黃思思本來突然想起了什么,正要說話,卻被煙娘喊了一句,索性也不再與楊毅溫存,實在是楊毅的回應過于激烈,干擾了她的思緒,甚至如果不是她下意識的按住,放在臀部上的大手就更加不老實了。
這讓黃思思有點本能的想要“逃”,楊毅說的沒錯,她大多數時候,也只是嘴上強硬罷了。
“姜指揮,此去南州暫別,盡請放心,楊某必定帶著一個好好的紅月郡主回來。”
楊毅揮了揮手,跟準備上車離去的姜瑩打6了個招呼。
姜瑩眼睜睜的瞧著楊毅跟那些女子“打情罵俏”,卻也只能無可奈何的嘆了口氣,心中還是有一些怨懟。
“郡馬爺自處便是,我知道自己只是個拖油瓶,而且粗手粗腳,不擅長伺候人的活,紅月郡主交由林姑娘、陳姑娘、宋姑娘三位照應,肯定會比我照應的更好。”
姜瑩不得不離開,她有更重要的事情辦。
吳安全已經通過南鎮撫衙門送來了“朝廷諭令”,其中不但涉及到了楊毅的任命,同時還包含了他所上報的軍功文書里涉及人的新任命。
裴慶果然卸下了原本的軍職,被加封為“南路四州水軍大都督”之職,讓他即日去南州赴命,姜瑩則是作為先鋒官要先一步去南州洛陵的“水軍都督府”張羅。
實際上現在的水軍都督府連衙門選址都還沒定,所有的事務都要從頭開始,但毫無疑問,這代表了朝廷要抽出手來徹底解決南海匪患。
這兩人的官職都只是臨時職務,就像“鳳天佐”的征北大元帥一樣,而且從品級上講,甚至只有二品,也就只是負責四州之地的水軍招募、訓練、作戰事宜,甚至無法調動當地府軍,只有四大柱國衛軍之一的“黑鱗魔鯊旗”劃歸在裴慶麾下聽調。
但是很明顯,作為“衛都之戰”中碩果僅存的幾名勛貴之一,裴慶還能夠身居要職,并且手握重兵,已經算是“皇恩浩蕩”了。
所以,盡管姜瑩也很想留下來繼續照顧裴紅月,卻也不得不將這件事托付給林嫻等人。
除此之外,李鈺還有了兩個大動作,她根據“徐永”留下的改革策略,挑選出了比較重要的兩條予以實施,首先便是在“宮城·云龍閣”中設立了三座“議事殿”,并重新確定了“太保、太傅、太尉”這三個超一品的虛銜官職的重要作用。
“云龍閣”正中掛“乾元殿”,由“太保”之職主理,議四方國事及殺伐兵事,說白了就是討論外交事務和軍備戰事的決議。
聞清之自然是以“太保”的身份坐鎮“乾元殿”,依次而下則是朝廷之中真正擁6有兵權勢力的代表,例如“冀川侯·龐世元”、“信王·李德隆”、“濮弘揚”等都依次在列。。
左廂則是掛“文淵殿”,由“太傅”之職主理,議民生國策及教化建設,就是集中了戶務、工務、禮務的事情,其中也多是由原來的官員履職,只不過隨著勛貴集團的覆滅,更多的空缺由“風居派”代表參與其中。
潘宏雖然不再擔任“宰相”,卻掛上了“太傅”的職務,以后便是大乾王朝有史以來第一任“潘太傅”,只不過實權削弱了大半,是真正的“明升暗降”,也就是潘世閬有著進獻“黃金劍”的功勞,否則,潘宏能留住一條性命就算是走運了。
自古以來,便有“兔死狗烹”的典故,朝廷勛貴已經覆滅,那留著“潘黨”就沒什么作用,反而會留下寵幸奸佞的罵名,不如尋個罪名,直接砍頭抄家,到時候不但可以在民間博得大量賢名,還可以靠潘宏三十年來“辛勤耕耘”的財富,直接一波暴富。
要知道雖然勛貴集團覆滅后,所有財產都要充歸朝廷,可是因為楊毅出手在先,已經搶在前頭洗劫一空,朝廷雖然是“衛都之戰”的勝利者,卻并沒有落到什么實質性的好處,相反因為急需建設城防和宮城,窮得已經是叮當響。
“文淵殿”第一次“小朝議”的論題,就是怎么搞錢,怎么給各地邊軍、衛軍發放糧餉,可把潘太傅的頭發都愁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