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照顧病患的過程中,姜墨有了新的感悟。
更重要的是理解他人的痛苦,與他人產生真正的共鳴。
當你能夠感受到他人的痛苦如同自己的痛苦時。
慈悲就會自然而然地從心中涌現。
馮寶寶也有了類似的體驗。
我以前總是站在強者的角度去幫助弱者。
她反思道,雖然行為是善意的,但心態還是有些居高臨下。
真正的慈悲應該是平等的,沒有施舍者和接受者的分別。
而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相互關愛。
經過三個月的生活體驗,他們對慈悲有了全新的理解。
這種理解不是理論上的,而是發自內心的深刻感悟。
你們已經理解了慈悲的真諦。
引導者欣慰地看著他們,現在你們身上的慈悲氣息更加純凈了。
這種純凈的慈悲將伴隨你們繼續前行。
告別了慈悲星,兩人前往第二個歷練地點。
第二個地點是智慧深淵。
姜墨查看著地圖,任務是超越知識的局限。
看來這次要挑戰的是我們的認知能力。
智慧深淵是一個極其特殊的地方。
那里不是物理空間,而是純粹的信息空間。
無數的知識和信息在其中流轉,形成了復雜的信息網絡。
進入智慧深淵需要特殊的方法。
馮寶寶研究著地圖上的說明,我們需要將意識投射到信息空間中。
這樣才能真正體驗知識的本質。
兩人按照說明進行意識投射。
很快,他們的意識就進入了智慧深淵。
這里的景象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無數的信息流在空間中穿梭,每一道信息流都代表著某種知識。
有關于科技的,有關于哲學的,有關于藝術的。
知識的種類和數量都達到了令人震撼的程度。
歡迎來到智慧深淵。
一個充滿智慧的聲音響起,我是這里的守護者。
你們要挑戰的是超越知識的局限。
具體要怎么做。
姜墨詢問挑戰的規則。
很簡單。
守護者回答,在這里,你們可以獲得任何想要的知識。
科技、魔法、哲學、藝術,應有盡有。
但你們需要在無限的知識面前保持清醒。
不被知識的誘惑所迷惑,找到知識背后的真正價值。
挑戰開始后,姜墨和馮寶寶立刻被各種知識包圍。
這些知識都極其精妙,每一種都能讓人獲得巨大的提升。
有可以瞬間掌握所有科技的超級理論。
有可以理解宇宙本質的終極哲學。
有可以創造無限美好的藝術技巧。
面對如此誘人的知識,一般人很容易就會迷失其中。
但姜墨和馮寶寶沒有被誘惑。
知識只是工具。
姜墨冷靜地分析,真正重要的是如何使用這些工具。
如果沒有正確的目標和動機,再多的知識也沒有意義。
馮寶寶贊同地點頭,我們需要的不是所有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