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被皇帝陰了
對于發生在九蓮山的事,以及石文義之死。
朝廷的反應很是有一些意思。
向天笑歷來做事,都會做最壞的打算。
不曾想,此回非但不壞,甚至好的讓他有點不可思異。
首先,朝廷發下第一道圣旨,言明唐門盜竊滄州鹽倉,號召武林盟進剿唐門。
其次,朝廷又發第二道圣旨,言明唐門殺害錦衣衛鎮撫使石文義,命南平侯府、西湖侯府、錦衣衛,以及各路官府,擇日進剿。
最后,朝廷第三道圣旨,命令西鎮撫使陳寅,接任石文義之職。
錦衣衛四大鎮撫司,北鎮撫司,外有邊患,內有尚武的北地之人,卻是四大鎮撫司中最強一司。
東鎮撫司,武林戲稱水司,主要負責武朝東面海外諸島,也是權力最小,最不起眼的一司。
西鎮撫司,歷來貧困,錦衣衛中新人,均不愿被分配到西鎮撫。
南鎮撫司,地處南方富饒之地,權力與北鎮撫等齊。
換句話講,陳寅明面上是平調,實則是升遷。
只不過,在這三道圣旨背后,最大的受益人,卻是昆侖派。
乍逢喜事。
向天笑卻是一點都高興不起來。
有一句話,向天笑時常放在心中:
福之禍兮所倚、禍兮福之所伏。
看了三道圣旨的抄本,向天笑只想說:
“這特么也太順了。”
第一道圣旨,是向天笑謀劃已久,又有陽家在朝堂幫襯。
按向天笑原訂計劃,只需要朝廷懷疑,發出調查,給唐門以大勢臨壓,就算是十分圓滿了。
向天笑從來沒想過,朝廷真的把唐門定為盜鹽之人。
這里面牽扯太大,如此給一家超一流門派定罪,還是一家武林影響極大的門派,朝廷就不怕江湖反彈嗎?
第二道圣旨,石文義死在誰手上?向天笑心知肚明,他不相信朝廷派來調查的人都是蠢豬。
昆侖派眾人故意留在九蓮山不走,一來是為了申屠嬌嬌養傷,二來也是表明一個態度。
我昆侖派沒殺人,所以我不走,走了就是做賊心虛。
第三道圣旨……
天下第一狂,也算是名滿天下了。
昆侖掌門向天笑有幾個師弟妹、幾個徒弟,有幾個兄弟,喜好什么的,早就是江湖人的談資。
唐典陽是誰?
他向天笑的結拜二哥,雖說沒有明面化,但在朝廷來講也是大忌,換成別的衙門,估計早就處理了,也就是錦衣衛情況特殊,才能被諒解。
但就算是諒解,也輪不到唐典陽接任西鎮撫司呀!!
而實事是,陳寅這一調走,除了唐典陽,還真沒什么人物能接任了。
……
昆侖派的人坐了一堂。
“麻煩大了!”向天笑苦笑。
在座之人,大多數都沒搞懂,這明明是好事,咋就麻煩大了。
三道圣旨下來,唐門覆滅基本上注定了。
唐典陽若是能接任西鎮撫司,再加上西平侯府與昆侖派的關系,官面上就沒有能壓制昆侖派的存在。
江湖方面,昆侖派又與丹霞派是兄弟關系,又是西平州一州首席,更與滄州有救援之恩,與滄州首席正一門交好。
吉州武安王要靠昆侖派與西域做生意。
若是再攻占了唐門。
幾乎可以說,昆侖派能橫行于整個西部武林!
無論黑白兩道,都任他向天笑生殺予奪!!
便是如此大好形勢,向天笑卻是說麻煩大了?
這實在是讓人想不通。
就在眾人不解時,卓千雪抿嘴輕笑,忍著笑意發聲道:
“姬家王朝陽家官,三陽可抵半朝堂。”
這是一句民間俗語,天下人人盡知,卓千雪此時念出來,卻有別樣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