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儒者,智也
壞人,是基于昆侖派是好人而言。
一般的壞人,或者說是話本里的人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話多、囂張、愚笨。
而好人總是運氣特別好,總是有那樣、這樣的巧合。
但真實的情況。
壞人永遠是狡詐的,絕對是聰明的,并且肯定是話不多的。
囂張要有囂張的本錢,沒有無緣無故的囂張。
那種自家有點小背景就囂張的人,早就死了八百年了,那又能讓好人撞上。
真實永遠比話本來的殘酷!
……
長孫儒,對得起自己的名字。
儒者,智也,飽識之士。
他這一招疑兵之計,用的可說是天衣無縫。
以兩個人為疑兵左拐,自己小部人前行,其余大部掩藏痕跡右拐前去第二匯合點與船匯合。
若是追兵發現痕跡,便是將三路痕跡都發現,也是要中計的。
第一種情況,正常追兵的思維應該是:
左拐是假,只有兩個人的痕跡,原路大部隊才是真的,因為上船的方向,必然是逃跑的方向。
第二種情況,聰明一點的追兵思維:
敵人兵分兩路,左拐才是真的,只不過痕跡隱藏的好,所以才只有兩個人的痕跡。
至于船嘛,人是活的,船也是活的,路卻是死的。
第三種情況,特別聰明的頭腦:
仔細探查,發現第三路,想法就會變的不一樣,會提出各種假設。
如果還按原路走,為何要安排兩路疑兵?
左拐一路只有兩人痕跡,有可能是故意掩藏,掩護中間一路。
右拐一路痕跡掩藏的很好,但這極有可能是故意為之。
原因很簡單,如果右拐那一路是真,又何必用左拐一路掩護中間一路?
只有中間一路,未做掩飾。
真亦假來,假亦真。
越是不掩藏的,才越是真的,中間才是正主!
其實,長孫儒此計,便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用范子墨、彭子畫的死,讓追兵相信中間,再用自己的死,為右路掩護。
如果右路的人也死了,將最后為長孫無極爭取足夠的時間,逃到海上。
僥幸有一路不死,便可以多活一路弟子。
因為追兵絕不敢分兵,一但分兵,難到就不怕被反殺?
長孫忌這是利用了自家整體實力強于對手的優勢。
可以說,長孫儒將所有的情況都算計進去了。
任何人面對此計,也是無法可破,就是向天笑本人親至,也是不行。
孫子兵法有云:故意制造和泄露情報給敵方間諜,叫死間。
一但用計者,連自己的命都賠進去,實在是難有不成功的道理。
然而!
長孫儒卻是乎略了一樣關鍵因素,一樣他想不到的因素——天空!
肖清璃等人正在追擊,天空忽地一暗,跟著就是狂風大作。
眾人抬頭。
就見十數只金翅巨鳥降落下來。
所有人都是松了一口氣,金翅巨鳥在場中人多是見過,只是好奇,那最大的一只金翅鳥王卻是未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