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過身,通譯把手一揮,對眾人大聲道:
“準備起程,我們回鶴鳴……”
‘關’字未出,一顆頭顱沖天而起。
鮮紅的熱血灑在黃沙之中,是那么的顯眼。
一陣風沙吹過,血跡很快便被掩埋,通譯那無頭的身體,這時才倒了下去。
“啊!他殺了通譯大人!”
“嘶~~!好快的刀。”
“竟然敢殺通譯,公孫……”
“噓!你不要命了,你打得過他?”
“我們怎么辦?”
一眾護衛、兵丁,一陣茫然不知所措。
幾名護衛交換了一下眼神,也不說話,默默的牽上自己的馬,調頭就走。
其余人見此,都是有樣學樣,準備跟上。
眾人都是一個心思:惹不起還躲不起嗎?
甚至還有人想:等老子回去將事情告訴上官,看你公孫起如何脫罪。
然而!
公孫起豈是好相與之人?
“爾等這是準備臨陣脫逃?”公孫起的聲音在眾人身后響起。
離開的腳步一下停住,臨陣脫逃四個字對兵士來講,是重罪,重到殺頭。
就聽,公孫起的聲音又是響起,語氣之中不帶半點感情:
“念你們一路陪本官走來,也算是有些許功勞,既然要走,可把官家的兵器、衣甲、馬匹都是留下,本官放你們走。”
驀然一驚!
眾人臉上皆是出現兇厲之色,馬上有人回頭張口便道:
“沒了這些,我們如何回去?”
“公孫起,你想趕盡殺絕嗎?”
“公孫起,你別太囂張,我們這里近百號人,你們只有三個人。”
對眾人反抗,公孫起是充耳不聞,只是淡淡的叫了一聲:
“張遼!”
“錚”的一聲,三指寬長劍出鞘,此乃張遼還在云中七劍時,昆侖掌門親賜于張遼的。
當初向天笑還特別交待過:
此劍配上‘中都神門劍’,十分適合張遼,但有一點要注意,劍出鞘必要見血。
向天笑當初這么教導,也是有其原因。
只因中都神門劍,若是僅憑練習是無法掌握精髓的。
此刻!
張遼手持三指寬劍,身形如風,直撲一眾兵卒護衛。
眾人連忙各持兵器抵擋。
就見!
張遼用劍與別不同,極少與人兵器交接,出劍動作、位置皆是怪異無比。
面對攻擊,看似在閃避游斗,卻是每每一出劍,必有血光乍起。
不斷的有兵丁倒下,倒下后的人,均是手腳發顫,人卻是都還活著。
喊殺之聲開始變成搶天呼地。
“我的手!我的腳!”
“啊~~~!我的手腳不聽使喚了!”
“救命呀,我不想死,我的手為什么不能動了。”
“天呀!我站不起來了。”
(中都神門劍在前面章節有過專門描寫,估計各位看官快忘光了,下一章再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