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的,是江湖傳說的情比金堅。
……
駝峰五劍。
相傳,蘇州少山,便是有山也是靈秀之石。
有一處靈山,山勢不高,立于綠水環繞之中。
山分五枚,遠遠望去盡然分為白、青、黑、赤、黃,五種顏色。
白為金、青為木、赤為火、黑為水、黃為土,此為玄門道家五行之色。
因為五色山勢實在是低緩,形如駝峰,故名五駝峰。
山中有五老,成名不知何時何處。
原為五名劍道高手,因為各不相服,與五駝峰論劍。
據當地傳說,五位神人論劍三十三天,而不分勝負。
爾后,五人干脆住了下來,日夜相互磨礪。
最后,五人成為生死不相離的好友,自號駝峰五老。
江湖傳言,當年劍神與五峰求教于五老,終得劍法精進。
駝峰五劍,據說就是五老傳人。
因為劍神當年之故,五人被藏劍山莊供奉于莊中,鮮少現身于江湖。
至于五人真實水平如何?江湖無人得知。
且說。
駝峰五劍追著昆侖五杰。
一路東轉西拐,早已讓五劍兄弟不辯方向,但昆侖五杰輕功殊異,除了腿上功夫外,還多用手中兵器輔助,行進速度又是快了一倍。
不論駝峰五劍如何鼓動內力緊追,始終就是追之不上。
至于,雙方所帶人馬。
昆侖派的人馬早就四散不見蹤影。
而藏劍山莊的人馬,也被前面十人遠遠的拋在后面,不知何處?
這又追到一處開闊之地,駝峰五劍之中的赤峰劍實在是忍不住高聲叫道:
“枉你等稱為昆侖五杰,江湖上諾大的名聲,卻是只會鼠竄之輩!”
話音一落,不曾想前面昆侖五杰還真就停了下來。
駝峰五劍俱是一愣,均想:‘早知如此,一上來就用語言相激便好,徒耗了許多內力追趕。’
黃峰劍正要上前撘話,就見昆侖五杰一齊盤膝而坐,竟然開始調息恢復起內力來!
大敵當前,就算先前奔行耗費內力過巨,也不至于現場打坐調息。
駝峰五劍雖說少出江湖,但并非不知江湖,第一個反應就是中計了,此處定有埋伏。
五人心念一致,這就想要退出此地。
“既然來了,就不要走了!”
一個不太正經的聲音在四面回蕩。
駝峰五劍,此時才發現,自己現在身處于一處中間開闊的環形山谷內。
隨后,就見一桿大旗揚起,上書:
日輪昆吾,白云蒼狗。
昆吾護法,五行常在。
昆侖派五行門旗!!
果然,就見四周白袍人驟然現身,數量足有上千之眾。
同時,有五人走在眾人之前,從五個方位包圍過來,一見便知是領頭之人。
五人動作一致,長劍一舉,朗聲道:
“昆侖五行門旗在此。”
一語畢,千來號人殺氣迸發,讓人頓時不寒而栗!!
駝峰五劍霎時以背相依,形成一個小型的五行方位陣勢。
就見昆侖派領頭五人,分別上前自報家門。
一黃發青年朗聲道:“東方有木,歲星旗第二代統領王藥師,見過五位。”
一陰狠面相青年冷聲道:“西方有金,太白旗歐陽。”
一秀美青年先就冷“哼”一聲,繼而言道:“南方有火,段興,熒惑旗二代旗主。”
一濃眉青年拱手,頗為有禮說道:“北方有水,晚輩辰星旗洪七,見過前輩。”
最后,一位滿臉正氣青年,朗聲道:“中間為土,鎮星旗重陽,奉名取五位性命。”
駝峰五劍五人眉頭深皺!
昆侖派五行門旗,名聲之大,還在六公三仙之上。
原因,卻是讓人言之肝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