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三章鹽幫
鹽幫。
鹽幫之謂,私鹽之流。
顧名思義就是販賣私鹽的走私分子,匯聚在一起組成的幫派。
不過,鹽幫表面上卻是幫助朝廷運輸的組織。
運的自然是鹽,這中間也自然有一些不為人知的背景。
有了官面背景,鹽幫自然就被歸為白道。
然而,在鹽幫成立之初,卻是按黑道論處。
理由很簡單,鹽幫大多是販夫走卒之輩,又是經營私鹽起家,與官家勾結謀利,不是黑道是什么?
即便現在洗白了,但在全江湖人的認知中,鹽幫頂死也就是一個灰色地帶。
可是!
有一點是全江湖都認可的,那就是鹽幫勢力。
從武朝以北,再到武朝以南,從東臨之海,到西部邊關,不論水、旱兩路,凡私鹽到處,皆有其勢力延伸。
就拿西平州舉例,延慶鏢局就與鹽幫有著合作,在延慶府就有鹽幫的分舵。
只不過,自從昆侖派涉足私鹽以來,鹽幫的日子就不好過。
鹽幫的私鹽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一是,臨海之民私開鹽田私制之鹽。
這部份鹽,因為朝廷的打壓清剿,來源極不穩定,且質量較差。
二是,東海、南海之小國所制之鹽,通過海運冒險進入武朝。
如:當初邪馬臺國的私鹽,便是通過鹽幫販售。
三是,奧州這個產鹽大戶,雖是武朝制下,卻是孤懸海外,法不能制。
鹽幫的運鹽方式嘛……也是十分‘簡單’。
就是乘夜行舟,翻山越嶺。
通關行賄,過山買路,入境拜山,路府問徑。
所謂通關行賄,就是利用自身為朝廷當搬夫的身份,給守關官將以好處,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過山買路,指鹽幫為了少行賄,而走小道,但小道多匪,為免節外生枝,多以銀錢買路。
一般來講,銀錢不會太多,真有不張目的山匪,鹽幫也不介意調集人手將其滅掉。
入境拜山,境是指州境,每州十派多少都有收鹽幫好處,不論多少也是一份情面,在州境之內,各州十派均給點照撫。
路府問徑,是指鹽幫在各城各鎮販鹽時,需要跟當地武林門派合作,分潤些利益出去。
其實就是交保護費,非是鹽幫武力不強,主要是求個安生,畢竟私鹽利大,眼紅的人太多。
各種人都分潤一點,鹽幫的生意才做的長久。
但這一年下來,分潤出去的利益可不是一點半點,銀子雖說花得多,卻也各方結有善緣。
整體來講,鹽幫算是十分會做人的一家江湖幫派。
就是這樣一家懂事明理、實力雄厚的幫派,卻是差一點被昆侖派逼到解散。
原因很簡單。
昆侖派販鹽,比鹽幫要囂張的多!
第一,昆侖派販鹽,有著侯府鹽引,并且還要額外夾帶。
誰如果要想查個數量,不用昆侖派或武侯府動手,朝廷吏部自然有降罪文書,理由一項留有空白,昆侖派隨在編!隨意填。
非是說陽家在朝廷如何,又是如何循私。
別忘了,昆侖派可還承接著皇家私鹽的生意,為天子販私鹽,特么誰敢管?!
第二,昆侖派運鹽,無人敢擋。
武林正道敢擋,自有武侯府、錦衣衛出面收拾。
輕則門派傾家蕩產,重則滅你全家。
千萬別說殘暴,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在這件事上,武侯府、錦衣衛、昆侖派三家,意見高度一致,不講半點情面。
至于說黑道、山匪……
昆侖派上下覺悟都很高,皆是十分愿意做好事。
為民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