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東拎著一個小筐,小筐不大,說它是小筐,其實它更像是一個小簍子。
這是那個時候,老太太趕集買東西的標配。
有的是在集市上買的,有的是自己用紙殼箱子上面的包裝帶編的。
這種包裝帶是塑料的可能,也許它還有別的叫法,一厘米寬、花花綠綠的。
編出來的小拎筐還挺漂亮的,手巧的,還能編出來很多好看的圖案。
趙振東不會編筐,他的這個小筐是他剛才在早市上買的、花了四塊錢。人家要五塊錢,他跟人家講價,省了一塊錢。
小筐里面裝了二十個雞蛋、六根小旱黃瓜,還有一把小蔥。
趙振東拎著小筐在前面走,趙家瑞在后面蹦蹦跳跳的跟著。
十幾歲的小小子,正是好面子的年紀,你讓他拎個買菜的筐,那是不可能的。
別說趙家瑞是在北京長大的了,就是趙振東這個農村的孩子,都死要面子。
他像趙家瑞這么大的時候,下地干活?拎土籃子?門都沒有!看見別人干活,他就跑了。
他們家的豬圈和茅樓都是趙振有他們掏的。他連邊都不帶沾的。
“爸,你看!”
趙家瑞指著他們家的大門口,讓趙振東看。
看什么?有什么好看的?一個小老太太唄。
那個原來在居委會干活的老太太,現在正在趙振東家的大門口來回溜達。
溜達過來、溜達過去,偶爾還翹腳往里頭瞅瞅。
趙振東走過去:“大娘!你老起的這么早!”
哎我去,老太太嚇了一大跳。
老太太轉頭看見是趙振東,“小趙,你要把我給嚇死啊?”
趙振東笑呵呵的,“你老人家在這干什么呢?精神這么集中。我都在你旁邊站了半天了。”
老太太說:“小趙,你媽是不是回來了?”
老太太頭兩天就看見趙振東家門口停著的大客車了,還看見從車上下來了那么老多人。
她覺得是趙振東的爸媽回來了,不過她沒好意思過來,人家剛回來,事兒有的是,她就不來添亂了。
今天早上她起來溜達,順腳就走過來看看。
趙振東掏鑰匙棍兒,從小洞里面把手伸進去,把鎖頭打開了。
“大娘,我媽回來了,你進來坐一會兒?”
老太太直擺手:“不了!不了!哪有一大早晨就竄門子的,我等一會兒吃完飯再過來。”
老太太和張桂香有好幾年的交情,時間長了沒見面,倒是有那么一點惦記。
老太太撅噠撅噠的走了,回家吃飯去了。
趙振東推開大門進家了,趙家瑞在后面進來,又把院子的大門給插上了。
這是他在北京養成的習慣,其實在和安縣,家里有人的時候,是不插大門的。
趙長盛和張桂香已經起來了,在院子里面溜達呢。
張桂香說:“柱子,你在外面和誰說話呢?”
“和老張大娘。她說吃完飯來找你玩兒。”
“你怎么沒讓她進來呢?”
張桂香這些年在大城市里面住,幾乎沒有和鄰居來往的時候。大城市里面的人都生分。
住大雜院的時候還挺親近的,你上我家,我上你家的竄門子。
動遷上樓了,就完蛋了。竄門子是不可能了,家家戶戶都裝修的挺好的,挺干凈的,不歡迎別人來,別人也不好意思來。
大家住在小樓里面成一統,年八月的都不一定能見上一面。
所以,張桂香挺懷念以前過的日子。
趙振東說:“張大娘說了,不能一大早晨就竄門子,堵人家的被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