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東說:“我想包地,給你們打個招呼。”
包地?哪來的地?土地都包給農民了,三十年不變。
遲延軍和小老王都不吱聲,準備聽聽趙振東的下文。
趙振東說:“今年秋收以后,我準備擴大一下公司的招工規模,單獨招大地大隊的農民。
他們都到公司來當工人了,他們家里的地就沒有人種了。我就把他們家里的土地轉包過來。”
小老王是主管行政的,他對下面鄉鎮的情況很了解,“那地可不老少啊,大地大隊的農民,一個人的名下有五畝多地,你如果招三千名工人,就空閑下來一萬七八千畝土地。
你要這么多地干什么?
再說這個大地大隊的田地,都是旱田,糧食品種單一,糧食產量也不高。
而且山坡地占了很大的比例,種地應該掙不著什么錢吧?”
趙振東輕輕的點點頭:“我沒打算靠著種地掙錢。我是想建立一個農場。
小塊的山坡地就退耕還林,能連成片的田地盡量連成一片,使用機械化種植。
我還打算弄一些水田出來,種植水稻。
打下的糧食,精選一些留種。其余的糧食用來釀酒。”
釀酒?
遲延軍和小老王聽趙振東說要釀酒,就疏忽了趙振東說的種子的留種問題。
遲延軍問道:“振東,你要建立一個酒廠?”
我振東點點頭:“酒廠的利潤有多大,你們別說你們不知道。
一個釀酒廠,可以再解決一些農民的就業問題,也能解決許多家庭目前的生活困難狀況。”
遲延軍和小老王互相看了一眼,遲延軍說:“那咱們和安縣的酒廠怎么辦?你的酒廠不得把和安縣酒廠給頂黃了啊?
咱們和安老窖也是很有名氣的,黃了怪可惜的。再說酒廠那些工人怎么辦?你都給招到你的酒廠來?”
嘁!不知道遲延軍和小老王同志,是孤陋寡聞還是關心則亂。也不知道他們這些年工費旅游都曾經到過哪里。
“你們到那些名酒品牌廠家所在地去過嗎?瀘州、貴州那些地方去過嗎?”
遲延軍和小老王搖搖頭,“沒去過。”
他們上那里去干什么?他們也不考察人家酒廠。他們去參觀的是風景名勝古跡,有的時候還到老外他們的街頭去走一走。
趙振東說:“我出錢,你們帶著有關人員,到國內的各大酒廠所在地,去考察一圈。
看看那些地區的小酒廠活得滋不滋潤。靠著大酒廠的名氣,那些小酒廠一樣賺的缽滿盆滿的。
產業形成規模化、集團化,才能談到效益化。
咱們和安縣酒廠,年產量是多少?年銷售量是多少?市場的占有率是多少?
還說是什么有名的品牌,最多就是地方名酒,連咱們省都沒有沖出去。
你們等我的酒廠建成的,我買下電視臺的黃金時段,使勁做廣告,鋪天蓋地的。
我會把我們的新品牌做成大品牌。
縣酒廠的和安老窖賣十塊錢一瓶。我釀造的酒要賣一百塊錢一瓶、兩百塊錢一瓶。
我要是搞一個精品酒,包裝一下,我一瓶酒就賣一萬塊錢!
你們說這能影響到和安酒廠嗎?
和安酒廠只會跟著我借光!
你們要是心里沒底,那就把和安老窖酒廠,賣給我。股份制嘛!我占大頭,你們等著分錢就行。”
趙振東的一番話,讓遲延軍和小老王直眨巴眼睛。
當初股份制剛開始的時候,趙振東要是愿意接手和安縣的那些企業就好了,和安縣的財政收入肯定能增加很多。
可惜,現在已經沒有那個機會了。
不過,趙振東要是真的能建立一個、像那些特大酒廠那樣大的酒廠,對和安縣來說也是好處多多。
就業狀況會有所緩解,利稅會大幅增加。
至于趙振東能不能建成一個那樣的酒廠,他們認為能!
資金充足就上唄!那些新起來的大酒廠,無非就是靠著撒錢做營銷推廣嘛!
趙振東有的是錢,營銷沒問題。而且他釀造的酒肯定是好酒。眼前的酒就是樣子。
“嗞”,遲延軍和小老王不喝葡萄酒,改喝白酒了,白酒也是趙振東自己釀造的。
味道甘冽香醇,還醒神提腦。釀酒的材料除了糧食和酒曲之外,沒有任何添加劑。
當然,一滴空間水攪和出來一大桶,只有趙振東自己知道。
遲延軍和小老王放下了心思,喝喝酒吃吃菜,心情很放松。
“振東,你做的這些菜啊,是真的好吃!味道無法形容。你說你怎么不開一個飯店呢?大酒樓、大賓館。我天天上你那去吃去。”
趙振東說:“拉倒吧,伺候人的買賣還是讓別人做吧。我搞點實業挺好。
老遲大哥,小老王,以后,你們就會知道,我搞農場,搞實業是一個多么英明的決定。”
這個問題有些深遠,遲延軍和小老王現在還看不明白。
遲延軍和小老王在趙振東這里美美的,吃了一頓,在別的任何地方都吃不到的大餐。
然后,帶著趙振東送給他們的很豐厚的小禮物,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