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長盛和鞠文慶把自己的魚竿擺弄妥了,小蛐蟮在魚鉤上面做好了引誘大鯉魚上鉤的準備。
“咻!”
魚線帶著風聲落在了水里面,水面上泛起了漣漪。
漸漸的就波瀾不興,平靜了下來。
趙長盛和鞠文慶平心靜氣的坐在小馬扎上面,觀山觀水怡然自得。
趙長盛和鞠文慶使用的魚鉤是六號和七號的大魚鉤,這兩種魚鉤是專門用來釣一斤以上的鯉魚和大草魚的。
小鯽瓜子不要,小鯉魚和小草魚也不要。
小魚兒不大點兒,釣上來也沒有什么意思。沒有多少肉、小細刺兒還多。
現在就不禍禍它們了,等它們長大了再釣上來吃。
長大了的大鯉魚和大草魚,肉質鮮嫩,小毛毛刺兒少,一口一大塊魚肉,吃起來相當過癮。
魚漂在水面上輕微的動來動去,這是小魚兒們在親吻小蛐蟮,不用理會。
魚漂猛的一下沉,那個時候才是魚兒上鉤的時刻。
來魚了!趙長盛揚起魚竿兒,把一條大鯉魚從水庫里面拯救出來,放進水桶里面,給它自由。
嘿嘿嘿!
過了不一會兒,鞠文慶也成功的得到了一條大鯉魚的熱烈擁抱。
趙長盛和鞠文慶一個人一個水桶,自己釣上來的魚放在自己的水桶里面。
戰后好統計一下個人的戰功。
趙長盛梅開二度,鞠文慶也好事成雙。
漸漸的太陽升高了,氣溫上來了,小草上面的露水也漸漸的蒸發干了。走在草地上也不怕露水把褲腿兒給打濕了。
小有子他媽,陳桂英頭上戴著一頂大草帽,胳膊上拐著一個小筐兒,站在趙振東家的門前。
“篤、篤、篤!”敲門。
“姐!”
陳桂英管張桂香叫姐。這是她們倆從小就開始的稱呼。
陳桂英和張桂香是一個小隊的,是一起長大的小姐妹。
陳桂英嫁給了本小隊的姚臣,老陳家的閨女嫁給了老姚家的兒子。
張桂香和王舒婷已經收拾利索,就等著小有子他媽來了。
聽到了敲門的聲音,張桂香和王舒婷就出來了。
兩個人和陳桂英差不多是同樣的裝扮。頭上戴著大草帽,胳膊肘上拐著一個小筐,小筐里面還有一個小鏟刀,和一瓶水。
陳桂英見張桂香和王舒婷出來了,就有點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姐,王大姐,你們等著急了吧?”
陳桂英早晨的事情多,她家里養了兩頭豬,還有一些小雞。
把小雞放出來喂雞食,還得馇豬食、烀土豆子喂豬,都忙活完了,還得順道把她的小孫子送到學校去。
張桂香笑呵呵的:“沒著急,天天都上山溜達玩兒,有什么好著急的。”
張桂香和王舒婷、陳桂英,三個人同樣的裝束,拐著小筐走在路上,已經有了挖野菜小分隊的模樣。
“大妹子!出來了!”
老周太太拐著小筐,顛著小腳兒,她也跟著一起去挖野菜。
老周太太實際上是不喜歡吃野菜的,她都吃了幾十年的野菜了,吃得磕磕夠夠滴。
但是,她在家沒有事兒干,跟著去湊熱鬧。
老周頭子跟著趙長盛去看釣魚,她就跟著張桂香去挖野菜。
“大姐,你慢點走哈,別卡倒了。”
老周太太裹著小腳兒,歲數也不小了,張桂香還是挺關心她的。
“沒事兒!大妹子,你別看我是小腳兒,走起路來可快了。”
老周太太走路確實是挺快的,你要是不跑,就落不下她。
四個老太太匯流成河,向山坡上面的小樹林前進。
整個大地大隊第四小隊,也就她們四個老太太有這個閑心。
別的老太太都在生產隊的墻根底下曬太陽,嘮閑嗑。她們根本就不想吃野菜。
山麻楂包包子好吃,那是城里人覺得滴!
山麻楂摘回來,還得清洗、焯水、再用冷水泡好幾個小時,還得需要肥肉丁、蝦皮韭菜去配合它,還得把它包成包子,蒸出來。
扯犢子呢?
大肥肉不能烀熟了蘸蒜醬吃啊?
蝦皮不能拌小蔥?韭菜不可以炒雞蛋?
道不同不相為謀,是不是?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