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菜地很多,但分到各家各戶之后其實也沒多少。
更多的還是稻田跟一些旱地。
不過,好在這個野菠菜對環境的容忍度很高,一些較為陰暗潮濕的位置也能找到它們的身影。
如此一來,即便各家的菜地不多,但總能在一些邊邊角角的位置找到不少野菠菜。
這些野菠菜跟雜草一起生長,但卻比雜草更為挺拔靈動。
與一般的野草不同的是,野菠菜的桿子更粗,葉子更大。
乍一看,有種鶴立雞群的感覺。
野菠菜的學名叫做酸模,別名又叫做酸醋菜,醋溜菜,酸溜溜等等。
顧名思義便可以得知,這野菠菜有一股子酸味。
酸味食品在夏季食用具有很好的開胃消暑功效。
這野菠菜就是如此,不僅可以清熱解毒,而且還能利尿消腫。
更為難得的是,在其他野菜大多為一年生的時候,這個野菠菜卻是多年生。
尤其是在廣南省一帶,更是四季常青,只要沒有人為破壞,只要土壤當中擁有足夠多的水分補給野菠菜的枝葉,它就能一直搖曳著青翠的葉子。
而且,因為野菠菜的根部為根須,擁有較為發達的根須系統,因此也可以作為半水生植物來看待。
不管是在池塘邊,還是在一些沼澤地里,它們都能長得極好。
野菠菜的花期根據地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般地區的花期是五月至七月,果期則是六月到八月。
但在老天爺追著喂飯的地區,它們或許會提早開花,提早結果。
然后在種子熟透之后,隨風飄散,立馬就于溫暖的環境中長出了第二輪全新的小苗兒。
小苗兒得了老天爺的補養,又很快長成大苗兒,然后又開花,又結果。
生生不息,便是如此。
很多人可能無法理解這種情況,但在溫暖地區,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
就比如常見的野牡丹,一般地區要到五月份以后才能開花。
但在溫暖地帶,三月開花十分常見。
之后就是一路的花果同期,即便是長在荒山里,也能因為花果期較長而將果子掛滿枝頭,產量比很多地方人為種植的一些果子還要豐產。
野牡丹
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了。
在大自然的力量之下,藍家村的村民們很快發現了不少野菠菜。
村民們看著地塊邊緣處一些小旮旯里的野菠菜,一個個樂不可支。
一邊跟不遠處的村民嘮嗑,一邊手腳麻利的上前給野菠菜清理周圍的荒草。
眾人皆是如此,或揮舞著鋤頭,或揮舞著鐮刀,在一串串笑語中不知疲倦的忙活著。
很快,原本荒草蔥蔥的小旮旯里就只剩下野菠菜了。
其余的荒草雜木都被清理得一干二凈。
為了給自家地塊邊緣的野菠菜冠名,村民們還找來了一些樹枝木棍,將野菠菜圍起來。
凡是有籬笆圍著的,那定然就是有主的。
誰也不能胡亂采摘。
于是,沒用多長時間,村里的野菠菜就幾乎都有了主。
如此倒也能省去不少麻煩。
要是不將這些野菠菜圍起來,往后指不定會生出一些嫌隙。
如今這樣將所有野菠菜都用籬笆圍攏起來,各家管理各家的野菠菜,很是恰當。
快到正午時,老老人們歡歡喜喜的拿著自己采摘到的野菠菜葉子來到了李青峰家。
李青峰一一檢查了一番老人們帶來的野菠菜,見都是鮮嫩的大葉子,很是滿意。
這些野菠菜的葉子約莫有子衡手掌一般大,但比手掌要長一些。
看起來外形其實有些像牛的舌頭,因此,野菠菜的另一個別名就是‘牛舌菜’。
因為村民們如今已經將村里大部分野菠菜都冠了名分了主,所以大家采摘野菠菜的時候很是小心翼翼。
生怕自己摘多了會影響野菠菜的生長。
畢竟如今野菠菜已經不算是野菜了,而是自家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