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覃村的人則是這般分析:“我看這事肯定是下覃村的人干的。”
“他們一向陰險狡詐,就愛背地里搞這種小動作。”
“咱們兩村打架的事其他村子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不敢搞這些小動作!”
“一定就是下覃村捅出去的。”
“至于他們為什么要這么做,那很簡單。”
“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村的實力不如上覃村。如果上頭真的要問責,肯定是讓下覃村背黑鍋。”
“于是他們就先發制人,在咱們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先把消息捅出去了。”
“他們這么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拉咱們下水。”
“他們不好過,也不想讓咱們好過!”
“他們真是卑鄙無恥!”
鑒于這樣的思想,兩個村子如今都視對方為眼中釘肉中刺。
不管他們如何痛恨對方,也不管他們給誰打了電話。
總之這事是壓不住了。
許多媒體爭相報道,甚至還有一些主流媒體大老遠跑來現場實時報道。
打開手機蹦出來的熱點新聞基本上都是有關于兩村械斗的。
關掉手機,周圍聽到的聲音也都是有關于兩村械斗的。
這事說大不大,可說小也不小。
兩個村子打架并不是很稀缺的事情。
像綠水村跟白木村就曾因為搶水的事情差點打起來。
壩下鎮周圍的村子也有過類似的例子。
為了土地,為了道路,為了水流,為了宅基地,甚至是為了一棵樹而打架的事總是時有發生。
村民跟村民打小架幾乎每年都有發生。
村子跟村子打架的次數雖然不多,但翻開歷史總能找到不少經典案例。
只不過,如今隨著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富足,這種事情也漸漸減少。
再一個就是,上頭的被子蓋得嚴實,就算真發生了類似的事情,新聞一般都是出不了縣的。
因此,這次覃家村打架一事就顯得有些突兀了。
老百姓們已經好些年沒看到過如此大規模的村架,自然津津樂道。
哪怕縣領導一壓再壓,威脅了又威脅,可還是沒有用。
按照以往的慣例,縣里要是出點兒什么事,領導們都會發個通告禁止當地老百姓傳播圖片跟視頻。
字里行間官威很足,大有一種誰敢對著干就弄誰的意思。
老百姓不敢對抗,只能閉上嘴巴,捂住眼睛,堵著耳朵,裝作什么也沒看到,什么也沒聽到,什么也沒說過。
像個活死人那樣,干活吃飯睡覺就好。
而今這事上頭自然還想壓一壓。
可問題是,事情很湊巧。
省城的一家媒體當時正好在事發地附近采風。
當時無人機好巧不巧的就把兩村人干架的全過程都直播了下來。
所以,壓是壓不住的了。
再說,這事好歹關乎一個鎮長的生死,底層的老百姓看到一個當官的都會有這樣的遭遇。
他們一代入自己,想到自己要是得罪了這些人,豈不是尸骨無存?
因此,很多網民都在持續關注壩下鎮械斗一事。
甚至不少人自發分享有關這件事的新聞報道跟一些自媒體篇章。
華夏自古以來民與官之間的關系就十分緊張。
許多老百姓很是熱衷于看到某某某貪官污吏落馬的報道。
只要標題里有官名,人們就會本能的點進去看熱鬧。
本以為又是哪個貪官落馬,結果卻通過報道發現,此次的主人公竟然是一個可憐巴巴的鎮長。
根據爆料人描述,這個鎮長是外地來的,沒有什么實權,也使喚不動底下的人手。
在得知鎮上爆發村架后,二話不說就親自趕往事發地想要勸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