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合作在張家里面也是允許的,因為消息的來源獲取,對于情報的處理和掌握,以及下斗的方法和最后拿到東西的計策,這些都是放野過程中需要考驗的非常重要的能力。
但張海客發現,小哥似乎并沒有這樣的打算。
在大家一起收拾行李,準備干糧和路費的時候,小哥形單影只的身影格外明顯,等張海客回過神來,小哥已經默默地一個人上路了。
張海客是個交友非常廣泛的人,他當時已經和幾個朋友商量好了要去的地方,消息來源據說非常可靠,倘若張海客跟著他們一起的話,這個考驗基本上不會出現什么大的問題。
但張海客看著孤孤單單一個人上路的小哥,不由自主的就有點擔心,他本就不喜本家所定的條條框框,覺得一個十三歲的孩子被逼得這樣被迫去證明自己,對于這個孩子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
他從本家其他孩子的嘴里聽到,小哥的父親在小哥七八歲的時候就已經去世了,小哥是由叔叔伯伯照顧長大,雖然不會虐待,但本身也不會有太多的關愛和悉心。
而小哥還那么沉默寡言,年齡不夠就參加放野,對于小哥身世的傳言他也曾聽到過,他覺得這很可能是本家里有人根本不希望他繼續活下去。
這讓他對本家的厭惡更甚,于是懷著一點中二的拯救弱小之類的想法,他便決定要和伙伴們分道揚鑣,去保護這個被本家排擠的小男孩。
彼時他還不知道,這也許是他人生中做的最成功的一個決定。
那時候的張海客,對自己的能力非常有自信,他不僅將自己的手指練到了比其他張家小孩有力得多,速度也達到了一定程度,所以當時的他本身已經有足夠的去完成一個古墓任務的能力了。
而那時候的小哥,還是一個特別瘦小單薄的孩子,背著大大的行囊,在張海客憐憫的眼神里,他覺得小哥走路都是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就算找到古墓進去了,也肯定是兇多吉少。
小哥對于不打招呼自己跟過來的張海客依舊沒有什么反應,沒有表現出開心,也沒有表現出排斥,眼神偶爾掃過的時候,張海客會有一種自己跟路邊的野花小草沒有什么區別的感覺,這讓他不禁有些挫敗。
但張海客并不是一個輕言放棄的人,他什么也沒說,默默跟著小哥,偶爾也會提一點意見,然后驚喜的發現,小哥對
他的話并不是絲毫沒有反應,只是可能是嫌棄他話太多,大部分聽不進耳朵里。
他們最開始的行程特別枯燥,先從長白山出發,到了山東,一無所獲后又一路乘船到了申城。
當時他們的想法是,洛陽這些地方自古便是古墓重地,盜墓賊也特別多,雖然他們跟那些老土夫子們正面打斗時未必會處在下風,但畢竟對方心狠手辣,鬼魅伎倆也多,江湖經驗更是他們兩個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比不上的。
而且當今還是火器橫行的時代,想要進入這樣的區域風險實在太大,倒不如到江浙一帶尋找一些埋藏比較淺的小斗,要是運氣好點兒碰上了,數量上去了也能約等于質量。
但可惜他們在申城附近徘徊了好久,倒的幾個小斗都貧瘠得讓人心酸,東西根本拿不出手,加上他們隨身攜帶的銀錢也快見底了,就隨便將自己易容掩飾了下,找了當鋪把東西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