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后來,機緣巧合之下,胖子得到了一條確鑿的線索這種白色的沙子是用來比對的。
有人在尋找這些白沙原來所在的沙漠,白沙樣品和沙漠中沙子的成分對比,是唯一的線索。
找到白沙所在的那片沙漠,就能找到他們真正想要的東西。
“他們想找什么東西”吳邪問。
胖子非常光棍的攤開兩手,“這胖爺上哪兒知道去,我連那具斗尸到底從哪里來的都不曉得。”
吳邪又看向張海杏,得到了一個“你看我像知道的樣子嗎”的白眼。
“假如胖子得到的那條線索是真的,我推測,胖子見過的那具斗尸,同咱們在這里看到的這具。”張杌尋用下巴指了指閻王干尸,道,“里面填充的白沙應當都是從同一片沙漠中被人帶出來的。”
“這沙子有特殊用處嗎”吳邪問道,“難道這種白沙有某種神力,是制造斗尸必須要加入的一道工序”
“不是,這種沙子只是填充物,也就顏色特別的點。”胖子言有其詞,說的非常有道理的樣子,“斗尸聽起來懸,充其量不過是一種可以開啟戰斗模式的木乃伊的制作方式罷了。”
當初胖子被這玩意兒的神秘背景迷住,茶不思飯不想的琢磨,覺得搞不清楚這輩子都要遺憾瞑目的架勢。
稀里糊涂聽了各種道聽途說,最后還是大金牙那老小子告訴他,說這玩意最早的記載要追溯到先秦時候去,唯一能完全正確的煉制斗尸的技術也只有在那片沙漠才有,如今早已隨著那里人文的湮滅而失傳,胖子見過的那具斗尸只是半成品。
據說,用這種技術煉制出來的斗尸比從小養大的狗都聽話,指哪打哪,那樣的粽子其實已經不能稱作斗尸了,而是尸傀。
后來人通過殘缺的古籍了解到的信息并不全面,曲解了很多真正的意思,一直認為斗尸中的白沙是關鍵因素,故而一直在那片沙漠中采沙,其實沙子并不重要。
“古籍就來自那片沙漠,和一個特殊的文明有關。”胖子總結道。
吳邪聽后若有所思,“所以買走船又收購白沙的那些人,很可能通過某種途徑知曉了真相,他們真正要找的是那片白色沙漠之下的煉尸技術,或者是被那片沙漠掩埋消失的文明。”
先秦時期方士橫行,到處都是捧著青銅鼎爐修煉丹藥以期獲得長生的人,最終目標都是放棄肉身飛升成仙,煉尸技術很可能就是這么被搗鼓出來的也說不定呢。
在秦朝真正建立起來之前,有很多地方最開始的時候都還不是沙漠,遠古時期水草肥美的地方更容易聚集人和動物,人類的各種活動,加上地質氣候的變遷,導致植被破壞,土壤固著力下降,地表土壤被迫沙化,最終形成了沙漠。
但吳邪總覺得有哪里不對勁,遂問道“這個文明叫什么名字”
胖子搖搖頭,“沒有名字,但他們認為這個文明就是居延古城的前身。”
居延古城遺址,史稱遮虜障,分布在今內蒙古阿拉善和肅州金塔縣境內,是漢代張掖郡居延都尉府、肩水都尉府所轄居延邊塞上的烽燧亭和天田塞墻等遺址在內的遺址群。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我國科考隊在居延遺址內發現有青銅時代的遺址一處,不同時期的城址十三處,還有大片西夏至元代的廟宇、佛塔以及河渠。
吳邪的腦子卡巴卡頓了一下,忽然有些懷疑起所謂文明的真實性。
或許在那時候真有那么個方士搗鼓出了煉尸的法子,但要以此就建立起一個有統治教化意義的文明來,未免有些太過于想當然。
煉尸這種冷門的東西在當時那個環境狀態下,都是以部落小族為形態的,就算后人發現了一些細枝末節的東西,也很難將其稱呼為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