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男人上來劈頭蓋臉的就朝著王主任說了一通。
王主任只是微微皺起了眉頭,并沒有當場發飆,只是耐心解釋道:
“余教授,您這話說的不對,教員就曾經說過,我們中國如果說有東西貢獻全世界,中醫就是其中一項。”
“中西醫學各有所長,各有所偏,醫理各有特點。”
“教員還號召大家重視中醫,學習中醫,對中醫加以研究整理,并發揚光大。”
“怎么到了您這里,就變成了不科學的封建糟粕了?”
王主任引用了教員的原話,讓余教授那滿是憤慨的臉,微微一僵。
但很快,余教授在看到方別手上拿著的三棱針之后,又找到了突破點。
“那好,就算中醫不是封建糟粕,但想要祛除疾病,總要吃藥吧?”
說著,余教授還用手指了指方別,接著質問道:
“你現在拿著一根針就要治病,算是哪門子科學?”
王主任有些無奈,但礙于余教授的身份,還是繼續解釋道:
“余教授,你又說錯了。”
“教員還說過,針灸不是土辦法,是科學的,將來大家都要用它。同時教員還指出,巴甫洛夫的高級神經活動學說的理論,對針灸治病的神秘提供了解釋的鑰匙,反過來針灸又能夠給它提供豐富的實際材料。如進一步研究,一定能發揮更大的效果,豐富和充實現代醫學,研究針灸對醫學理論的改革將發生極大的作用。”
教員對中醫的觀點,方別作為中醫師,是有所了解的。
一般人并不會了解這方面的信息,而王主任也不是中醫師,她剛才說了許多,幾乎全是教員的原話。
這讓方別都有些驚訝,但是想想現在是什么年代,也就釋然了。
余教授知道自己說服不了王主任,他在短暫的沉默之后,徑直走到了方別身前。
“你現在打算用什么辦法給病人治療?”
“刺血療法,以三棱針點刺穴位放血。”方別淡淡的說道。
刺血療法,也叫刺絡法,是中醫傳統療法中外治療法的手段之一,其效果立竿見影。
《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有云:血實宜決之,這里的血實是指氣血在某處停滯不行,導致血脈瘀阻壅滯,是人體產生各種問題。
而同樣在在《黃帝內經·靈樞·小針解》中有云:菀陳則除之者,去血脈。
這句話的意思是,通過刺血可以排除郁結于血脈中的病邪。
方別并沒有給余教授解釋這些,說了也是白費口舌。
在這個年代,像余教授這樣的知識分子還不少,他們普遍都有一個特點,高學歷,高成就。
這些人心中也都有自己的一套世界觀,看待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結論。
輕易不會改變自己已經認定的事情,這一點甚至可以用頑固來形容。
方別剛才的那句話也不是說給余教授聽得,而是給等待治療的患者聽得。
接著,方別又朝著患者問道:
“你是愿意讓我治還是聽他的?”
那患者想都沒想,便點頭說道:
“聽他的,他又不給我治病。”
“我當然是聽您的。”
余教授眼前一亮,像是又想到了什么,他朝著那名患者說道:
“你要是愿意不讓他治療,我馬上帶你去醫院找西醫拿藥。”
那患者卻擺了擺手,“得了,您的好意我心領了。”
“但是咱們這這么多人,您難不成還能挨個兒的全把醫藥費都給付了?西醫拿藥多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