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是中西醫匯通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近現代中國中醫學界的醫學泰斗,于三三年已經去世,方別一個穿越者,跟他自然是不可能有什么交集,也就更扯不上什么關系了,而且方別使用的破格救心湯是出自大醫李可,現在是58年,這會兒的李可都還在獄中自學中醫,他自然也不能說這破格救心湯是源自李可。
方別朝著蕭老搖了搖頭,“沒什么關系,就是改良了一下。”
“改良?”蕭老看了一眼處方箋,因為是拓印所以有些模糊,努力辨認了一下之后,他嚴肅的看向了方別,“你小子倒是膽子大,改良敢把附子加到150克。”
“你知不知道附子有劇毒,這150克加進去,還不得直接把他毒死?”
“毒死了就毒死了,您不說他該死嗎?”方別攤開雙手,微微聳肩說道。
蕭老被方別的話給堵住了,一時之間有些語塞,一陣吹胡子瞪眼。
不過方別也就是調侃一下蕭老,但心底里還是對蕭老十分尊重的,他記得很清楚,李可的一生中用過的附子甚至于到了五噸以上,經他救治的病人有上萬例,危重癥病人急救甚至能用到24小時內500克以上,以上所有患者均沒有出現過中毒的情況。
而方別剛才所用的方子,已經經過四十年不斷改良與驗證,可以說是破格救心湯的最終版本了。
依據李可得經驗,方別解釋道:
“在傷寒四逆湯原方里,炙甘草的用量達到了生附子的兩倍,這一點說明了張仲景在當時就清楚附子的毒性,也給出了制衡的方法,甘草能夠解除附子的毒性,經過蜜炙后,還增加了扶助正氣的功效,在附子用量達到100克時,只需搭配60克炙甘草,便足以起到減毒扶正的作用。”
蕭老醫術不凡,聽到方別的解釋之后,臉上也露出了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
而方別這時候又繼續說道:“另外,有沒有一種可能,扶陽救逆的方子在漢代的時候,本來就該用這么多?”
“本來就該用這么多?”蕭老念叨一句,沒明白方別的意思,接著問道:“此話何解?”
方別解釋道:“本方源于《傷寒論》四逆湯,及其生方參附龍牡救逆湯和張錫純來復湯,究其根源皆是中醫學強心主劑,但用于救治心衰垂危重癥的成功率還不到一半,遠遠達不到漢代醫書所描寫的效果。”
蕭老聽到這里,也開口說道:“這一點我也思考過,有許多因素都能影響到用藥的效果,比如最關鍵的兩點,如藥材質量,與炮制方法,以及患者個體差異,都會影響到最終效果。”
蕭老說的沒錯,但方別想說的卻不是這個,他接著說道:
“這些我也知道,但我想說的是,漢代之后醫生在用傷寒方劑量普遍過輕,用附子來說,現在用量基本上在10克左右,而《傷寒論?9?9四逆湯》原方用生附子1枚,就已差不多20克。生附子毒性和藥效遠超制附子,換算后原方附子量相當于現代制附子40到60克。從這里不難看出,漢代后的四逆湯附子用量只有原本的六分之一到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