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錯了?
孫長河不僅不是中醫從業者,甚至于連醫生都不是,所以他對這句已經聽到過兩次的話,感觸并不深。
但這句話,并不只有孫長河聽見了。
診室內還有著樂瑾,周守誠,以及鄭敏三人。
他們三人,作為中醫新人,聽到方別這句話,直接愣在了原地。
三人第一時間還以為是自己聽錯了。
在互相看了看,發現對方和自己的反應差不多之后,才終于確定,他們剛剛沒有聽錯。
周守誠和鄭敏兩人互相又對視了一眼,眼神中滿是震驚。
他們倆這是跟了個什么樣的老師啊?
能跟蕭老說上話也就罷了,還提出了這么石破天驚的觀點,這讓初出學校的兩人大腦在這一瞬間,都幾乎宕機了。
而樂瑾在回過神之后,臉上的表情多了一絲思考的意味。
至于蕭老,他在聽到方別重新提起這件事之后,他的反應也沒有上次那么大了。
他輕撫著胡須,思考了很久之后,才開口說道:
“這些天我也翻了許多古籍,李時珍所記載的用量的確有很大的問題。
但這些東西,傳下來已經好幾百年,你現在忽然提出一個不一樣的觀點,一時之間會很難讓人接受。
就算是我贊成你的觀點,但也沒什么大用,畢竟中醫又不是我一個人說了算的,只是我認同你,作用雖然有,但并不足以說服說有人。”
方別也知道想要改變這幾百年以來形成的觀點并不容易,所以他也沒想著一開始就能徹底扭轉別人的認知。
萬事開頭難,至少現在蕭老已經贊成了他的觀點不是。
方別琢磨著,證明李時珍錯誤最直接的證據,漢代的大司農銅權這會兒還在地下埋著。
要不要找個機會,把這東西給挖出來算了?
大司農銅權,在方別穿越前,流傳的出土地有兩處。
一處是洛陽,洛陽是十三朝古都,歷史文化底蘊雄厚,農民在田里隨便一鋤頭,說不準就會挖出一件價值不菲的文物。
至于另外一處,則是古浪縣黑松驛鎮陳家臺子沿河附近。
這個地方地處河西走廊東端,在漢代是長松縣城所在地,自漢唐以來都是絲綢之路的主要驛站,歷史文化遺跡眾多,上至漢唐,東晉十六國,后梁,近的到明朝,各個歷史階段的古墓眾多。
說來也巧,方別還沒轉業之前,部隊就駐扎在這個地方修鐵路。
說起這地方,方別就想起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當初他還在當地的時候,部隊駐地附近的老百姓找他看病,都是用金沙當報酬。
當時把方別也給嚇了一跳,到了后面他才知道,陳家臺子沿河附近有許多的金沙,許多當地人都偷偷的淘金。
只是等到方別明白這回事之后,消息已經傳開了,早就被當地給封鎖了起來。
他記憶中,在53年的時候,當時就因為新修鐵路,附近出工的農民就挖出過許多的文物,有青銅、黃銅箭頭,陶罐。
當地為此還成立了專門的文物保護委員會,派出了專門的文物勘察清理小組,負責征收與勘察。
在確認當地的確有古墓之后,還通知了故宮的考古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