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別一把托起丁義,“你先冷靜,把孩子放在桌上,我先看看情況。”
丁義聞言,連忙把孩子放在了問診桌上。
方別就站在旁邊,他打開襁褓,看著孩子的臉龐,便皺起了眉頭。
“孩子多大?”
“四個月了。”丁義連忙答道。
兒科又稱作啞科,許多兒童并不能十分準確的說出自己的癥狀,甚至于就像丁義的孩子一樣,根本就不會說話。
而且兒科往往起病急驟,病情發展十分迅速,常常稍有疏忽便會延誤病情。
此外還有一點,也是重中之重,兒童與成人不同,在選藥與劑量上都十分考究。
用輕無效,用錯或過猛,則容易導致嚴重的后遺癥,伴隨終身。
所以不論是中醫還是西醫,兒科都堪稱是難度最大的科室。
丁義此行是拿著病危通知書來的,方別也沒有時間多想。
他立刻開始觀察起孩子的情況。
只見這孩子此刻牙關緊閉,這是身體在受到強烈刺激之后本能的保護,一般出現這種情況,說明患者病情危急。
接著看去,孩子兩目上翻,放在桌上后,整個身體就像是一張反拉的彎弓,并且還時不時的抽搐幾下。
這種癥狀一般由肝風內動,筋脈拘急所導致,常見于急驚風等病癥。
方別伸手摸了摸孩子的額頭,只感覺溫度燙手,而在摸到他雙足與雙手的時候,卻十分冰涼。
按說現在做完了前面的檢查,后面就該是切脈了。
但幼兒的脈象微弱,根本就不足以憑脈象斷病。
對此中醫在診斷小兒疾病的時候,有一種獨特的診法,叫做指紋診法。
指紋診法中的指紋,并非是指簽合同按手印那個指紋。
而是指在虎口到食指端掌面靠拇指的脈絡,其又名虎口紋,虎口三關脈紋。
由《內經》診魚際絡脈法演變,再經唐代王超《水鏡圖訣》系統歸納。
具體應用則是觀察小兒食指靠拇指一側的淺表靜脈斷病。
指紋診法將其分為三關,食指第一節為風關,食指第二節為氣關,食指第三節為命關。
方別伸出左手握住孩子食指,再用右手拇指從他食指命關處推向風關處,反復數次之后停下。
松開手之后,方別便看見一道紫紋從風關蔓延到了命關。
在指紋診法中,指紋紫色主熱證,指紋直透命關,則是代表著病情已經十分危急。
做完了這一系列的檢查,方別也終于是停下了動作。
“怎么樣了?”丁義一見著方別停下,便著急的問道。
“是高熱驚風,情況十分嚴重。”方別回道。
高熱驚風,屬于兒科四大病癥之一,也是兒科常見的急危重癥,大多發生在1——5歲的嬰幼兒身上,其中1歲以下的嬰幼兒發病更為頻繁。
這種病癥來勢兇猛,病情變化極快。如果處理不當,輕的可能會轉為慢驚風,進而發展成癲癇、弱智癡呆等疾病,重的則會危及小兒生命。
所以方別只是回了一句,沒有多給丁義解釋,便朝著樂瑾三人說道:
“樂瑾你先把銀針消毒,周守誠,你去一趟藥房,取羚麝止痙散1克,加麝香0.3克。”
這兩者合一,有疏清熱熄風,宣肺滌痰,開竅止痙之效,能穩定這孩子目前的情況。
方別的話音落下,兩人便開始行動了起來。
接著方別一邊解開孩子的衣衫,一邊朝著鄭敏說道:
“鄭敏,我說你寫。”
鄭敏連忙點頭,“嗯,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