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的時候,我回了一趟媽那邊,屯糧的事情已經給她說過,她已經答應了。”
“那就好,這件事讓咱媽費心了。”
方別點頭回應了一句,“晚飯都已經做好了,走咱們吃飯去。”
方別這么一說,樂瑤倒是有些好奇了。
前幾天都是方別來接她一塊兒下班,到家也都是同時到家,做飯這活她也舍不得讓方別干,所以除開那兩回在娘家,其余的時間都是樂瑤在做飯。
“還沒問你今晚是做了什么好吃的,我剛才還沒進屋就聞著香味了。”
“也沒什么特別的,你看見就知道了。”
方別賣了個關子,隨后拉著樂瑤到了飯廳。
方別接著把煤爐上的砂鍋給端上了桌。
揭開砂鍋的蓋子,里面的雞湯還在沸騰翻滾,香味撲面而來,樂瑤只是看了一眼便認出了就砂鍋里面的什么。
“人參,烏雞?這是藥膳九戶雞湯?”
方別點點頭,樂瑤出自樂家這么個中醫世家,能認出九戶雞湯這么一道藥膳不足為奇。
這道九戶雞湯,相傳與名醫華佗有關。
傳說中,華佗在外游學,母親病重,他堂兄用板車推著華佗母親,找到了華佗,讓華佗救治。
華佗開出了一副人參湯給母親服用之后,他母親的身體恢復了不少,但好景不長,沒過多久,華佗母親的病情再次惡化。
這一次就算是華佗也無能為力,只能是盡人事開了些藥,尊重母親的意愿,讓堂兄把母親送回老家。
等到華佗治療完了手里最后一個病人,匆匆趕回老家,卻發現母親氣色好了許多,脈象趨于穩定,已無大礙。
華佗大為好奇,一番追問之下,才從堂兄處得知,他是在相鄰幾戶手里買了雞,加上之前華佗開的那些藥材,一塊兒燉給了華佗母親。
這買雞的過程也頗為曲折,相鄰的九戶人,其中八戶喂的都是母雞,要留著下蛋,并不舍得賣給華佗堂兄,還是最后一戶人家養了一只公雞,勉為其難賣給了華佗母親。
華佗當時追問堂兄,是何種公雞,堂兄答,羽白,皮肉黑。
華佗聞言,又想辦法再買了一只同樣的公雞,按照之前的藥材,燉給了母親服用,幾天之后,便逐漸痊愈。
這就是人參公雞治好了華佗母親的故事。
當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玩笑。
后來,華佗還用這個辦法醫治了許許多多的病人,并記錄在了《青囊經》里面。
醫書失傳,這道藥膳因為流傳頗廣,或多或少還是留下了一些傳說。
只是可惜的是,時至今日已無法復原,只能確定里面含有人參。
但有著方別精心調配,這道藥膳的效果也不會差就是了,具有補氣養血,健脾益腎,調和營衛的功效。
正宗的長白山老參,這是之前劉家父子贈與方別的那一株百年老參。
當然,這么一株百年老參,效力十足,只是做一道藥膳,不可能全部使用。
所以方別只是掐了少許參須,這道藥膳里就參香味十足。
今天的晚飯當然不止是雞湯,方別還用泡菜炒了一道雞雜,外加一道醋溜白菜。
別小看這最后一道白菜,這是這個年代冬天里難得的葉菜了。
至于雞胗,方別也沒忘了留下。
這會兒已經洗凈放在爐子旁烘干。
雞胗,又稱雞肫,是雞的砂囊,屬于消化器官,其表面有一層黃色的薄膜,被稱之為雞內金,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