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方別的詢問,患者接著道:
“方大夫,我這病根是三年前生孩子的時候落下的,當時是冬天,我在醫院生完了孩子回家坐月子,結果一不小心就感冒了,當時就感覺全身上下骨頭關節疼得厲害,這三年跑了不少醫院,找了許多大夫,中西醫都看了但也沒起到多大的作用。”
方別點頭,接著問道:“現在呢,現在身體還有哪些癥狀。”
患者接著回道:“我現在腰疼的很厲害,還怕風,風一吹就疼得更厲害了,平時明明感覺很冷,但還是愛出汗,都沒怎么活動,汗水就打濕了后背,還有就是胸口老感覺悶的慌,心臟也總感覺不舒服,煩躁,另外我睡眠也不太好,平時老是感覺頭暈眼花,”
說罷,患者頓了頓又揚起了另一只手,“還有,方大夫您看看我這手,自打我那次感冒之后,就慢慢變形,現在活動都不靈活了。”
患者怕風,關節變形,這是方別之前就關注到了的。
“平時例假怎么樣?”
“已經有五個月沒來了。”患者回道。
方別點頭說道:“嗯,張嘴我看看舌頭。”
患者聞言張嘴,方別一瞧,患者舌頭呈現出淡紅色,舌邊還有齒痕。
這么一陣問診下來,脈診也有了結果,患者脈細無力。
到了現在,方別判斷出了患者的情況。
患者關節變形,主癥骨痹,證屬氣血兩虧,筋脈失榮。
患者先天稟賦較弱,又因為生產大量失血,導致身體虧虛,血虛生風,導致渾身疼痛,肢體酸楚麻木,并伴有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癥狀。
治法上當以益氣養血,柔肝祛風。
與一般情況的痹癥不同,患者屬于產后痹癥,是疑難病,所以治療難度較大。
其特點是發病多在冬季或者春季,氣溫較低,天氣寒冷時分娩的產婦身上,尤其是北方氣溫低,發病幾率也更大。
就像患者剛才口述的一樣,產后痹癥多發于產褥期。
發病之后應趁著邪淺病輕時及早進行治療,若是醫者勿治或者患者自身延誤治療,就會像方別眼前這名患者一般,延綿數月,乃至于數年不愈,甚至是因此落下殘疾,喪失勞動能力。
患者現在的情況,雖不至于到最嚴重的情況,但現在也是導致了小關節變形,失去靈活,影響活動。
剛才聽患者說,她已經尋醫三年,但仍未治愈。
方別對此倒是有一點自己的見解。
患者產后血海空虛是基礎,這一點脈細無力與閉經都能印證,風寒乘虛襲絡導致疼痛與關節變形,遇寒還有加重的情況,又有虛陽浮越的煩躁汗出。
這種虛實夾雜的情況,許多大夫第一想法便是下祛風濕猛藥。
卻很容易忽略虛人痹癥應以榮代通,脾腎同調,氣血互生。
祛瘀通絡的同時還必須活血養血。
同時用藥上,不能偏寒偏熱,寒則會導致冰伏血痰,熱則會傷津動血,應該選性平之藥,調補氣血為先。
重視脾胃,脾胃強健則五臟六腑俱旺,氣血充足則筋脈關節得到濡養。
辯證結束,思考好用藥,方別提筆便寫道:
防風,地龍3克。
炒白術,旱蓮草6克。
麥冬,炒白芍藥,夜交藤9克。
太子參,丹參12克。
生黃芪15克。
“藥方開好了,你這病癥需要慢慢調養,先去藥房拿七副,每天一副。”
方別撕下藥方,遞給了患者丈夫。
患者丈夫接過藥方道:“方大夫,謝謝您。”
方別只是笑著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