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別接著切脈,正待他感受脈象,準備提問的時候。
小女孩原本放在脈診墊上的手臂,忽的往回縮了一下,切脈一下子中斷。
小女孩怯生生的看著方別,“我...我不是有意的。”
“沒事。”方別輕輕笑了笑。
“我知道這不是你能控制的。”
在剛才他就注意到了小女孩的手臂時不時便會抽動,這種抽動明顯不是小女孩為了引人注意而主動做出的,而是因為某種疾病導致的共濟失調。
在中醫上,這種情況基本上都歸納于顫癥。
一般表現為頭部或肢體搖動顫抖,不能自制,輕者頭搖動或手足微顫,重者可見頭部振搖,肢體顫動不止,甚則肢節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像小女孩這樣的情況其實還屬于輕癥。
繼續切脈,方別同時朝著老人問道:“她這種情況出現多久了?”
老人回道:“有好幾個月了已經,中間我湊錢帶她看過大夫,大夫開的藥是有一點效果,但到現在錢花完了,囡囡這個病卻沒除根......她跟著我也是讓她受苦了。”
老人看著小女孩,眼神中滿是疼惜之色。
小女孩聞言很是著急,連忙朝著老人安慰道:
“爺爺,囡囡跟著你沒有受苦,而且這只是一點小毛病,沒事的爺爺,囡囡都已經習慣了。”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向小女孩這種情況,懂事的更早。
還在診斷當中,方別也沒說別的,接著朝小女孩問道:
“你現在手上力氣怎么樣?還能用上勁嗎?”
小女孩想了想回道:“現在其實已經比以前好多了,最嚴重干的時候囡囡一點忙都幫不上爺爺的,現在已經能幫爺爺做一些簡單的活了,但......但也只能做簡單的活,稍微重一點的東西,囡囡就拿不動了。”
說道這里小女孩的情緒有些低落,是因為不能提爺爺分擔更多的活而感到愧疚。
方別安慰道:“別擔心,會好起來的。”
小女孩忽的抬起頭,眼神中滿是期待與欣喜:“真的嗎?醫生叔叔。”
方別點點頭,“當然是真的,前提是你要認真回答我的問題,最后還要認真服藥,不準因為藥苦就不喝。”
“放心吧,囡囡不怕苦的。”小女孩篤定的點頭。
方別笑了笑,又問道:“身體還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嗎?都可以跟我講。”
小女孩想了想,回道:“還有就是囡囡自從生病了之后,這里,還有這里,”小女孩努力的想著該怎么給方別形容,“感覺......感覺很酸軟。”
小女孩指的地方是腰部和雙腿。
這就是腰困膝軟。
方別又接著問道:“平時胃口怎么樣?吃飯能吃多少?”
小女孩抿嘴回道:“囡囡最近一直都不怎么吃的下東西。”
“家里糧食夠不夠?”方別轉頭看向了老人。
作為一名合格的兒科大夫,必須要能夠在精準的判斷,小孩說的信息是否正確有用。
有時候并不是小孩刻意撒謊隱瞞,而是因為年紀小,心智不成熟,對待事情的認知沒成年人那么清楚,所以回答醫生的問題,就會出現紕漏。
老人回道:“好心人最近送了一些糧食,所以糧食也還夠吃,另外囡囡的胃口也還好,就是生病了之后,胃口就不怎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