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在西南地區,比如四川,這種頭頂著大氣包的公交,最為常見。
為了應對汽油緊缺,不只是公交有些不一樣,就連許多卡車也被改造成了燒木炭或者柴火,這種卡車也因此被稱之為木炭汽車。
這種汽車的原理是使用煤氣發生裝置,銅鍋燃燒木炭或者煤塊產生一氧化碳等可燃氣體。
氣體經過濾器凈化后導入發動機氣缸,替代燃油作為燃料驅動車輛。
除了不燒油之外這一個優點之外,其余的就幾乎全是缺點。
爐體溫度需一直保持在八百攝氏度以上,這也就意味著除了司機以外,貨箱里還必須有一個專職的司爐工。
就算如此,車輛的時速最多也就二十多公里每小時,并且續航里程也僅有行駛二十來公里,就必須停下清理爐灰。
盡管有著這么多的缺點,但仍被廣泛使用,何嘗不是一種無奈。
這種“土法上馬”的交通工具,在特殊時期保障了基礎物資運輸,直到大慶油田投產之后,才慢慢逐步淘汰。
公交車緩緩停靠在北海公園站。
今天天氣晴朗,是冬日難得的暖陽。
北海公園正是人山人海,門口排隊買票的人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哇!”陳妙妙踮起腳尖,指向遠處湖面上滑行的人群,“師叔你看,好多人啊!”
樂瑤笑著幫陳妙妙整理了一下圍巾:“你不會滑冰,等會兒你可得小心著點兒。”
“知道啦。”陳妙妙脆生生點頭。
方別這時候說道:“你們找地方坐會兒,我去排隊買票租冰鞋。”
方別說罷,便準備去排隊。
冬天的北海公園雖說景色不多,但滑冰可是這個年代一向火熱的娛樂活動。
四九城滑冰的歷史,最早可以滿族入關。
當時的皇帝為了練兵,每年冬天太液池舉行冰嬉運動會,每次參加的八旗子弟近2千人,為此還專門設立了冰鞵處和技勇冰鞵營。
到了清末,四九城逐漸有了現代滑冰,當時還沒有專門的冰鞋,只是在棉鞋底下各踏一塊比鞋底稍大的木板,用繩捆結實,板下有一鐵條,這就是土冰刀了。
到了三五年前后,四九城出現了進口冰鞋,一種是白熊牌的跑刀,另一款是五環牌的花樣刀,統稱西洋貨,一雙可以賣出十個大洋的高價。
四九城的冰山運動還有諸多特色,除開溜冰之外,有踢冰蹴鞠、有冰上放風箏,又或者溜冰床。
《都市叢談》一書有云:十月冰床遍九城,游人曳去一繩輕。風和日暖時端坐,疑在琉璃世界行。
形容的就是四九城老少們使用冰床滑冰的景象。
方別這邊排著隊,隊伍緩慢前行。
他思緒紛飛,正想明天的婚宴,卻聽見一聲招呼:
“您......您是紅星醫院的方院長?”
:<a>https://953a6.xyz</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