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如此,才叫做有誠意,不是嗎?”
“傻孩子!你只是現在還沒意識到道家的威力。”
“你知道為什么咱皇帝要親自為王費隱批注道德真經疏嗎?”
“掌握了宗教,用它們來治理百姓,有時會變得非常便利。”
“你知道武則天是如何登基的嗎?不就是利用佛教那些神神叨叨的東西,宣稱自己是天命所歸嗎?”
說到這里,朱元璋狡黠一笑。
“多與他們親近,對你只有好處,寧王可以不與道家打交道,但你不行。”
“那小子的做法,你切勿模仿!”
他語重心長地繼續說道。
“所以,只有咱出面,那些道長們才會看在咱的面子上原諒你,雖然你沒做錯什么,但寧王那小子卻害了你。”
“就像你經常說的,那個什么詞來著……”
“豬隊友!”
朱小寶答道。
朱小寶嘆了口氣,有些內疚。
“我犯了錯,還要您這么大年紀的人去道歉,唉!”
朱元璋卻只是笑笑。
“老了有什么用,不就是為了幫你們這些淘氣鬼收拾殘局么?”
“好了!別自責,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朱小寶點了點頭。
“哦!”
朱元璋接著道。
“待會兒去道歉,你的態度一定要誠懇。”
“不過,這些人都是追求隱世的,想要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可能不那么容易。”
“若實在不行,那用錢砸便是!”
朱小寶愣住了。
“啊?”
“有這個必要嗎?”
朱元璋頷首。
“絕對有必要!”
“他們的存在,使得諸多天災之事,無需皇帝頒布罪己詔,他們自會找借口,將天災歸咎于神秘莫測之因,你認為他們是否有其價值?”
聞言,朱小寶仍舊困惑不解。
但多個保命的機會總是好的,馬老頭的話也確實有理。
三清山。
紫清道觀。
從山頂俯瞰,一片雪白,景色宜人。
但李思松和張映安師兄弟此刻卻無法感到喜悅。
師兄弟倆眉頭緊鎖,憂心忡忡。
寧王之事,在他們看來不過是件小事,根本不值得掛懷。
眼下,有一場關乎紫清道觀榮譽的危機,正悄然向他們逼近。
“大師兄。”
張映安嘆息著說道。
“這冰天雪地的時節,西疆的喇嘛為何能如此迅速地抵達應天?”
“我總感覺這些喇嘛是沖我們而來的。”
李思松冷哼一聲道。
“不用感覺,他們就是沖我們來的!”
“師父剛西游不久,這些喇嘛便突然出現在應天府,他們恐怕不是現在才來的,可能早就潛伏在應天了。”
張映安面露怒色,說道。
“這些喇嘛究竟有何目的?”
“我們是道教,他們是佛教,本無交集,他們為何緊咬我們不放?”
李思松目光深邃,凝視著山腳下的小道。
“西域的喇嘛與本土佛教早有往來。”
“圣上近年來對我們道教似乎有所偏愛。”
“多年前,師侄孤身一人挑戰這些喇嘛,被對方用道教知識擊敗,那一戰,我們道教耗費了近十年才恢復元氣。”
“師父已經仙逝,他的法術深不可測,在他生前,那些人自然不敢輕舉妄動,但現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