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返回大明宮。
盡管昨晚的奏疏是由朱小寶代筆,但朱元璋大多時間都在旁邊監督。
需要記憶的內容,朱元璋現在都已經銘記在心。
奉天殿內。
朱元璋將小籃子擱置在一邊,略顯出神地看著桌上的面條和蒜瓣。
“黃狗兒。”
朱元璋指著尚在冒熱氣的面條說道。
“這是誰送來的?”
黃狗兒急忙答道。
“回稟陛下,是皇孫殿下所送。”
朱元璋頷首。
“他真是有心了,允炆有沒有什么話想對咱說?”
黃狗兒搖頭否認。
朱元璋沉思片刻后說道:
“他的孝心咱心領了,讓他以后不要再送了,咱已經吃過了,這不是浪費么?”
沉吟片刻,朱元璋繼續說道。
“你去告訴他,今晚咱去東宮用膳。”
黃狗兒迅速回應道。
“是,奴婢這就去傳達。”
朱元璋又指示道。
“這碗面別浪費了,你吃完再去東宮傳話。”
“謝陛下皇恩!”
黃狗兒端起面條,面帶微笑地離開了。
皇爺決定前往東宮用晚膳,這無疑是個令人振奮的消息!
“來人,速召都察院左都御史王義前來。”
朱元璋泰然自若地坐在案牘上。
他拿起茶杯,品了一口茶,不久后,左都御史王義便恭敬地走來,行了一個禮。
“微臣,拜見陛下!”
朱元璋沉穩地應了一聲,直接了當地道。
“你都察院所查之事,你親自前往藍田縣處理。”
王義略顯驚訝,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臣斗膽請問陛下,藍田發生了何事?”
朱元璋答道。
“奏疏即將通過武定門送入宮城,你出去時,正好可取。”
王義帶著滿腹疑惑,離開了奉天殿。
作為都察院的高級官員,王義是該機構中級別最高的御史,官至從三品。
通常情況下,奏疏都是直接呈遞給朱元璋的。
難道陛下已經將權力下放給殿閣的學士們了?
這極有可能!
畢竟朱元璋年事已高,處理如此繁多的奏疏,身體肯定承受不住。
實際上,作為負責風聞彈劾的都察院左都御史,王義不止一次建議朱元璋將審閱奏疏的權力交給殿閣了。
待殿閣分類完畢后,再呈給朱元璋復核。
畢竟每日的奏疏數量龐大,都察院也擔心皇帝過于勞累。
年輕時,朱元璋精力充沛,他不放權尚可理解,但如今已年過六十,若仍不放權,身體怎能承受得住?
得知朱元璋將審閱奏疏的權力下放給殿閣,王義心中也松了一口氣。
他真的擔心老朱會累垮。
與詹徽、藍玉、黃子澄等人不同,他沒有任何政治背景,他們或多或少都與東宮、皇子們有所聯系。
對于誰將繼承皇位,于他們而言,這無疑是一場賭局。
而他卻只忠于朱元璋一人。
如今,他已五十六歲,只愿朱元璋長壽,讓他日后能安然退隱。
思緒萬千之際,王義來到了武定門前。
他見到錦衣衛指揮使蔣瓛手捧奏疏,便開口詢問。
蔣瓛頷首,將藍田縣的奏疏遞給了王義,然后一言不發地朝宮內走去。
王義仔細閱讀后,臉色驟變。
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史佑向陛下報告,藍田縣縣令與當地豪強勾結,隱瞞災情,侵吞土地,罪無可赦。
并且建議對涉事人員執行連坐之刑!
這短短幾個字,透出徹骨的寒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