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詹徽與傅友文的答復讓眾多朝臣安心不少。
老爺子身體硬朗,無病無災,至于為何上朝遲到,兩人并未詳述。
盡管如此,事情顯得撲朔迷離,引人猜疑。
“詹大人,下官早些時候到衙門時,見錦衣衛將奏疏送入宮中,這是何故?”
詹徽答道。
“奏疏本就存于殿閣,送入宮中又有何怪?”
“非也,下官所見奏疏,實則來自皇城之外。”
此言屬實。
尤其是他們注意到,近期許多奏疏的批復風格與以往大相徑庭。
過去老朱批復的簡潔明了,如今的批文雖然依舊水準高超,用詞卻顯得更加文雅,充滿學識。
詹徽眉頭緊鎖。
“李大人,言辭需謹慎,小心你的官帽!”
李大人聽后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顫,急忙改口。
“哈哈,瞧我這記性,真是老糊涂了!”
眾人相視無言,心中各自震撼,卻都保持沉默,不敢妄言。
工部侍郎李林所言不差,許多人感覺最近的奏疏批復,意見更加尖銳、言辭更加精煉。
起初他們以為是老朱學問有所增進。
這并不奇怪。
畢竟朱元璋自學能力極強。
但李大人的話,卻讓他們不得不陷入深深的懷疑。
是否有可能,這些奏疏并非出自陛下之手呢?
想到這里,眾人怎能不感到一陣寒意?
詹徽的謹慎態度讓眾人立刻意識到事情可能確實如此。
哎呀!
難道是陛下覺得自己年歲已高,又啟用了那些老學究
眾人心中都畫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待他們各自返回自己的官署后,又找借口前往殿閣官署探查了一番。
官署內,幾位老學究正忙碌地整理著奏疏。
這些老學究們并未批閱奏疏?
一時間,許多前來殿閣的高官顯貴,都不由自主地倒吸一口涼氣!
如果不是殿閣在批閱奏疏,那么老爺子是將奏疏交給誰來批了
又有誰敢這么做?
除了昔日的東宮太子朱標,誰還有這樣的權力,來代老朱批閱奏疏?!
這個疑問,在不少大臣心中種下了疑惑的種子。
他們不敢詢問,只能默默將這令人震驚的事實藏在心底!
退朝后,朱元璋回到了奉天殿。
奉天殿的桌案上,擺放著朱小寶繪制的地圖。
朱元璋若有所思地凝視著地圖。
“真的僅憑史料就能繪制出地圖?”
朱元璋感到難以置信。
“喚蔣瓛來。”
朱元璋隨口吩咐,目光仍舊停留在朱小寶的手繪地圖上。
不久,錦衣衛指揮使蔣瓛匆匆趕來,恭敬地說道。
“微臣拜見圣上。”
朱元璋輕輕點頭,沉默片刻后開口。
“走,去競秀宮。”
蔣瓛微微一怔,立刻應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