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見無人反對,便繼續說道。
“既然如此,兵部尚書何在?”
茹瑺迅速站了出來。
“微臣在此!”
朱元璋接著說道。
“由你兵部負責,從今天開始,與工部合作造船。”
“陳友諒的寶船設計圖仍存于工部,工部必須全力以赴,確保國家船只不遜色于陳友諒寶船的規模。”
“傅友文,戶部需每月從驛站收入中撥出一部分資金給工部造船,此事不容延誤。”
“大明的虎蹲炮和火銃等火器也要開始制造,海上探險充滿了未知風險,咱不愿看到我大明將士命喪海盜之手,也要向海外諸國展示我大明的威嚴。”
朱元璋對于造船和制造火炮等事宜,出手闊綽,因為他相信這次出海將吸引更多的國家歸順大明。
“臣等領命!”
朱元璋點了點頭。
“諸位可還有事?”
藍玉出列,上前道。
“云南沐王的喪葬隊伍,現已抵達蘇州府。”
朱元璋面露哀傷之色。
“咱的兒子回來了!”
看到朱元璋情緒低落,眾臣高聲呼喊。
“愿陛下節哀!”
朱元璋揮袖,命令吏部尚書詹徽道。
“去!讓咱的老友們,隨咱一同送送沐英。”
“遵命!”
朱元璋返回洪沐殿。
洪沐二字,乃朱元璋親筆所書,象征著洪武之治。
朱元璋不禁感慨,妹子已逝,沐英亦也離去。
朱元璋年事已高,每個親人的離世對他而言都是沉重的打擊。
然而,他明白自己尚不能倒下,眼下還有許多未盡之事。
“妹子。”
朱元璋凝視著洪沐殿的案頭。
“咱大孫越來越能干了。”
“以前你總說咱大明窮,現在咱大明糧食充足,咱還要向海外擴張,咱不怕了!”
“這樣的盛世,你滿意了嗎?”
“我們的百姓,再也不用擔心挨餓了……”
“我們的大明江山,也后繼有人了!”
“但咱仍有些不放心吶!”
朱元璋翻閱著錦衣衛遞來的奏章,面色顯得有些沉重。
“老四在北平仍不安分,竟還覬覦著朵顏三衛。”
“他自幼便驕傲,咱擔心他將來不服從他的侄子,不服從咱的大孫。”
“咱的大明,絕不允許兄弟相殘!”
“昨晚咱帶大孫參觀了皇宮,他告訴咱,這里不是他的家,你知道咱聽了是什么感受嗎?”
“兒孫在外,爺心憂,咱九年來,都未曾照顧他,但咱有咱的計劃,你可不要怪咱狠心。”
“咱不狠心,將來對他來說才是災難!”
“這大明江山之位,可不是那么好坐的!”
“咱不能對不起咱親手打下的大明江山,咱要讓咱的大明江山傳承五世!”
正當朱元璋陷入沉思之際,宮中太監輕步上前,小聲道。
“圣上,曹國公李景隆請求復命。”
朱元璋迅速收攏思緒。
“宣。”
片刻后。
“臣李景隆,拜見圣上,愿圣上萬壽無疆!”
朱元璋目光冷冽地注視著他。
“別再送那些雜七雜八的東西給他了。”
李景隆自是對此事早已心知肚明。
但圣上未明言,他也只能含糊其辭。
“臣身為大明臣子,自然要盡力討好君主,臣認為這并無不妥。”
朱元璋頷首,望著李景隆那正直的面容,滿意地說道。
“你與你父一般,當年他改名文忠,忠于大明,他也確實做到了,希望你不要辱沒了他的名聲!”
李景隆是朱元璋的外甥,對軍事布防有著深刻的理解,是年輕一代中難得的勇將,或許將來能助朱小寶那小子開疆辟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