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一出,現場氣氛頓時變得有些尷尬。
站在許觀身后的翰林院同僚們,也都似笑非笑地看著趙明知。
趙明知和一些武人們面面相覷,一時間,有些不知所措。
徐妙錦搖搖頭,輕聲道:
“洪武二十四年的狀元,翰林院的修撰,心胸竟是如此狹隘。”
朱小寶笑道。
“是啊。”
他沉思片刻后,邁步向前,對許觀道。
“你是洪武二十四年的狀元,看你年紀也不小了,想必也讀了不少圣賢書吧?”
朱小寶的話一出,現場氣氛頓時又變得微妙了些。
許觀對朱小寶的身份一無所知,依舊自信滿滿地說道。
“那是自然。”
朱小寶接著道。
“哦?你能告訴我,《論語》中‘子曰’出現了多少次嗎?”
噗嗤!
徐妙錦忍不住笑出聲來。
這小子,還真是口無遮攔啊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簡直太聰明了!
她不禁更加好奇地觀察起了不遠處,泰然自若的朱小寶。
這樣的人才,若只在李景隆府中做個門客幕僚,未免有些大材小用。
若是有機會,何不請家中的兩位兄長提攜一下他
徐妙錦思索著,突然靈光一閃。
四哥不是讓我去接觸那個叫朱小寶的家伙么
如果用一份前途和四哥交換,四哥應該會答應的。
徐妙錦再次打量了朱小寶一番,臉上浮現出兩個酒窩,心中暗想。
小子,你的好運要來了!
“呃……”
朱小寶這一問,讓所有翰林院的儒生頓時語塞。
《論語》他確實能倒背如流,但誰會去統計其中“子曰”的數量啊!
難道要他當場念念有詞,用手指頭去數一遍
許狀元怒視著朱小寶,臉色憋得通紅。
趙明知則驚訝地抬頭,看到朱小寶突然出現在這里,既感到意外,又心存感激。
他身后的武人們,更是拍手叫好,目光不善地盯著那群文人。
朱小寶向趙明知招了招手。
“我得先離開了。”
事情處理完,他輕輕拂袖,悄然離去,不帶走一絲功名。
方才朱小寶那恰如其分的解圍,讓人感到無比舒暢。
尤其是目睹了那群文人欲言又止,卻無法反駁,臉紅耳赤的模樣,更是讓人感到痛快淋漓。
這些文人向來以口舌之利著稱,今日卻被人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無聲地教訓了一番。
這確實是前所未有的新鮮事。
徐妙錦發出了清脆悅耳的笑聲。
“你真是連一點面子都不留啊!”
朱小寶尷尬地道。
“有嗎?他們不也是這樣做的?”
徐妙錦豎起大拇指。
“以牙還牙,痛快!”
朱小寶拱手致謝。
“過獎了。”
背后,許狀元羞愧難當,憤憤地道。
“哼!本官不屑與這等小兒爭辯!”
旁邊幾位文人也附和道。
“正是!”
盡管是他們先挑起的話題,現在卻喋喋不休,把怒氣全發泄在了朱小寶身上。
“呵,還說什么無量天尊,恐怕連道經都沒讀過幾本。”
身后幾位文人搖頭嘆息,也不再逗留,正好看到門外有一群道士走了進來。
濮玙急忙前去迎接這些來自三清山紫清道觀的尊貴客人。
他家祖母極其虔誠信奉道教,能請到這些一品道觀的道士下山講道,濮玙可是費了不少心思。
那群道士剛踏入大門,便俯身行禮。
濮玙不禁愣住了。
這未免也過于客氣了。
他正準備上前去扶。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