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朱小寶的農業稅收改革在國內實施,將會面臨諸多障礙。
但交趾不同
它宛如初生的嬰兒,可以任由朱小寶去制定規則
而朱小寶提出的這種規則,必然是劃時代的,是在總結了前朝所有農業稅收弊端之后,最具有遠見的政策
朱小寶的智慧,讓解縉和鐵鉉不禁顫抖。
他們向朱小寶鞠躬致敬。
“朱郎君,您的見識果然非凡!”
朱小寶卻不以為然,因為他明白,這一切都只是站在了張居正這樣的巨人的肩膀上,這并不值得自夸。
過去,朱小寶對封建社會的體系和規章并不了解,因此在到改革的內容時,他實際上是沒有太多感觸的。
然而,隨著對封建社會農業稅收制度的深入了解,他愈發感到了張居正改革的偉大
否則,野豬皮政權也不會效仿張居正,推行了攤丁入畝的稅收政策。
正是這攤丁入畝的政策,讓后世許多人對康麻子贊不絕口,但實際也不過是模仿前人罷了。
朱小寶不會自大到那個地步,所以當解縉和鐵鉉對他贊不絕口時,他內心毫無波瀾,甚至沒有一絲驕傲。
他深知自己也不過是借鑒了前人的智慧。
但朱小寶越是謙遜,解縉和鐵鉉就越是敬佩,他們心中的敬仰之情,達到了頂點。
果真如此,朱家皇族的智慧,絕非他們這些臣子所能企及
這種超群的政治智慧,若非對這個國家了如指掌,又怎能如此輕松地制定出來
由此可以想象,陛下究竟傳授給了皇長孫多少知識
朱小寶擺了擺手,示意解縉和鐵鉉坐下,然后說道。
“至于商業稅收,我們還處于探索階段,大紳你若遇到難題,必須立即上報,且每月都要做好匯報,絕不可掉以輕心。”
解縉恭敬抱拳。
“遵命!絕不會有所怠慢!”
朱小寶點了點頭。
“年關將至,你們也該準備過年的事宜了。”
“不過,你們回去后,還是要好好思考一番。”
“是!”
解縉與鐵鉉行禮告別,一同離開了朱府。
天色已暗。
兩人相視一眼,又突然閃躲開來,彼此眼中都流露著強烈的驚愕和熾熱的光芒。
“殿下真是英明!”
解縉真心實意道。
鐵鉉則感到頭皮一陣發麻。
“剛才聽完長孫殿下提出的三項新策略,我幾乎都要跪下行君臣之禮了!”
解縉不以為然地撇了撇嘴。
“瞧你那出息!”
“老鐵,你在京師的時日還長,與長孫殿下相處的時間也多。”
“我得提醒你,陛下還沒發話,你可別多嘴,若先說了,恐會誤了大事!”
鐵鉉笑著回應道。
“小解,你終于說了句正經話!”
哈!
解縉輕蔑地笑了一聲。
“懶得跟你瞎扯,走了!”
鐵鉉點頭,目送解縉離開后,他決定直奔大明宮。
奉天殿內。
朱元璋召集了詹徽和傅友文,正舉行小型朝會。
臨近年底,戶部的財政統計報告也出來了。
洪武二十五年,朝廷的總財政結余僅為一百三十五萬兩。
這數目并不算多,甚至可以說是微不足道。
大明的稅收,征收的依舊不夠徹底。
群臣亦深知稅收之害。
盡管朱元璋才華橫溢,嘗試了多種改革措施,但民間的那些人,個個追求私利,如同害蟲一般,不斷侵蝕著朝廷的根基,漏洞百出,難以根治
每當想到這些,朱元璋便怒不可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