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被斥責,吳楨也并未感到憤怒,只是嘆了口氣。
“唉,近來海盜無處不在,這些年來他們殺害了不少人。”
“但即便我們殺了不少他們的頭目和核心成員,可他們似乎總也殺不完!”
“他們藏匿在海島之中,大船根本無法進入,有時官軍剛要行動,他們一聽到風聲就躲起來了。”
朱小寶疑惑的望著他。
“海盜?”
吳楨所指的是海盜,而非倭寇。
吳楨肯定地道。
“沒錯,是土生土長的海盜!他們主要在福建、廣東南部的海峽上劫掠商船……”
朱小寶不解地追問。
“很難根除嗎?”
吳楨再次點頭。
“三佛齊等地與他們暗中勾結,我們大明這邊一旦加強打擊,他們就逃往那邊,等風聲一過又回來,我們對他們束手無策。”
呂宋、三佛齊指的是現今的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地。
湯和平靜地解釋道。
“雖然那些地方是未開化的地區,但從宋代開始,已有許多漢人遷徙過去,在那里逐漸形成了一股勢力。”
“到了蒙元末年,天下大亂,出海的人數激增,尤其是廣東、福建人,他們出海后便在三佛齊和呂宋一帶定居。”
“后來大明統一,東南沿海的海盜團伙,方國珍的殘部也將基地遷移到了那里。”
朱小寶揉了揉眉頭。
看來大明的東南沿海不僅受到倭寇的侵擾,還有一群漢人海盜同樣構成了威脅。
若交趾布政司的商貿活動興起,這群海盜將取代倭寇,成為交趾南岸最危險的盜匪集團
吳楨向朱小寶描述東南沿海的狀況后,朱小寶才對大明沿海的局勢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他之前僅認為東南沿海最大的威脅是倭寇。
自洪武年間起,東南海禁防倭寇,已經成了東南地區的主要戰略方針。
明初的威脅并不在沿海,那時的倭寇不過是一群只會揮舞刀劍的小矮人。
即使再給他們一百年時間,到了嘉靖時期,倭寇成了禍患,看似倭奴的國力達到了頂峰,但實際上并非如此。
倭寇之所以能登陸東南沿海,是因為有明人在引路,問題在于國人,與倭奴的強大無關。
不然到了萬歷年間,這些小矮人也不會在海上被大明海軍輕易擊敗。
明朝歷代君主,從未將倭奴視為真正的對手,原因無非是東海外的一個蠻荒小國,不值得大明動用武力。
朱小寶原本以為交趾的海商發展會促進東南海商的繁榮,從而阻止倭奴在浙東的禍害。
但現在看來,需要考慮的海上對手不僅僅是倭奴,還有盤踞在南部沿海的海盜。
朱小寶點了點頭,注視著吳楨道。
“繼續講講倭寇的情況。”
吳楨愣了一下。
朱小寶的語氣,透露著不容置疑的堅定,即便是在湯老爺子面前,他的氣勢也毫不遜色。
吳楨回想起湯和的態度,意識到眼前這位年輕人的地位必定不凡,于是點了點頭,繼續道。
“倭奴比這些海盜更為兇殘,更讓海防軍隊感到頭疼。”
“他們見人就殺,武器比海盜精良,弓箭手眾多,進攻也更有組織。”
朱小寶點頭表示理解,海盜充其量只是國內的匪徒,而倭奴則是一個國家的正規軍。
“我們僅知他們每年三月至五月、七月至九月期間,會隨西風而來。”
“然而大明東南疆域遼闊,他們登陸何處,在哪個島嶼補給,我們一概不知。”
“常言道,做賊千日易,防賊千日難,他們來犯時,我們才集結追趕,根本無法構成有效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