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開口,眾人臉色各異,殿內頓時安靜了下來。
原來這次團圓并非皇帝本意?
朱棣心中暗自思忖,但還是樂呵呵的道:
“不知是何人有這般能耐,竟能勸動父皇,今日能有此團聚,真該好好感謝那人。”
朱元璋有些落寞地輕聲道。
“我們倒是團圓了,可家里還是少了一個人啊!”
這話聲音極小,只有身旁的朱允炆和朱允熥能聽清。
朱允熥神色復雜,心中一直有個期待,而且他感覺這個期待已越來越近。
‘我大哥,很有可能……沒死!’
朱棣和其他一些藩王都滿懷期待地望著朱元璋,等著老爺子給出答案。
朱元璋卻淡然一笑。
“罷了,你們都吃好喝好。”
想起朱小寶,朱元璋臉上浮現出一絲慈愛。
隨后,他又緩緩地道。
“咱有生之年,也不知道還能不能去北平看上一眼。”
朱元璋這沒頭沒腦的話,讓朱棣摸不著頭腦。
“爹,您若想去北平,兒臣們隨時接駕。”
“只是……您怎么突然想去北平了?”
朱棣接著問道。
朱元璋目光中透出一抹柔情。
“為了一句詞。”
“啊?”
朱棣一臉疑惑。
朱元璋緩緩吟誦起來。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朱小寶的這首《沁園春·雪》,不知勾起了朱元璋多少回對北方的向往。
每當夜深人靜,朱元璋總會細細品味,越讀越覺得對北方山河的憧憬難以抑制。
此刻,朱元璋吟誦出來,藩王們紛紛拍手稱贊。
“父皇此詞,盡顯氣吞山河之志!”
“縱觀歷史,唯我朝今朝風流人物輩出!”
“父皇這首詞,遠超古往今來眾多帝王之作吶!”
藩王們紛紛拍著老朱馬屁,其中雖有討好之意,然而更多的是打心底里對那首霸氣之詞的贊賞。
朱棣目光灼灼,對朱元璋說道。
“父皇作出此詞,兒臣才知曉北國竟有這般壯麗風光!”
朱元璋微微一笑,問道。
“是嗎?”
朱棣激動地點頭。
“父皇真是眼光獨到,志向高遠!”
“呵呵。”
朱元璋玩味一笑。
朱棣瞥了朱元璋一眼,心中滿是疑惑,實在不明白父皇為何會露出這般高深莫測的神情。
在大明朝廷里,知曉這首詞出處的人屈指可數。
孔訥、黃子澄等人清楚,詹徽和傅友文兩人也了解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