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二人便來到了老槐樹下。
這時,阿良看著陳平安,露出一個笑容,開口道:“先說你的問題,剛才你看了我一眼,好像發現了什么,說說吧,是什么?”
陳平安聽到這話,也沒有過多遲疑,開口道:“有人要對你動手。”
阿良聽到這話,感到幾分驚訝,但他還是點了點頭:“對,然后呢?”
陳平安略微思索,開口道:“事情的起因是大驪派來的那兩個探子死了,雖然不是你殺的,但他們卻把這筆賬算在了你的頭上。”
阿良聽到這話,點了點頭,緊接著露出一個笑容:“怎么?你還要替我去扛?”
陳平安笑著擺擺手:“如果有能力,我自然會扛,可我不是沒你厲害嗎。”
阿良突然笑了笑:“你可真是不謙虛,不過我也確實要去某些地方轉一轉,就當是為齊靜春的肉身報仇了。”
阿良說到這里,也沒有藏著掖著,又拍了拍陳平安的肩膀,開口道。
“多謝你了,或者說多謝你的師父,讓齊靜春活了下來。”
阿良說著,目光滿是真摯。
陳平安也是搖頭笑了笑:“那是我的師兄,這是我應該做的事情。”
阿良聽到這話,也是笑著點頭。
緊接著,阿良話鋒一轉,抬手指向那群女子的方向,開口道。
“你對那些船家女的遭遇有想法,要救她們?”
陳平安點頭:“對。”
阿良問:“為何?”
陳平安回道:“為了心中的道。”
阿良感到幾分意外:“你的道是什么?”
陳平安笑了笑,如實說道:“只有這一個大概,現在的世道不是我想看到的,我想要的是什么?我想可能就是大同。”
阿良眼神瞇了瞇:“大同?”
陳平安此時認真回道:“大同,就是人人都能安居樂業。”
阿良聽到這話,感到些許驚訝,片刻后哈哈笑了起來。
“你的這個想法確實很好,不過你打算怎么做呢?儒家也有過類似的追求,都過去多少年了?即便如此,至今也沒一個人能實現,你有什么辦法?”
陳平安回答道:“進行制度改革,人活著總要有點價值,對吧?”
阿良眼神一瞇,透著幾分神秘:“什么制度?”
陳平安轉頭看向天際,仿佛回憶起某些時光,又好似透過天際看到了另一方世界,開口道:“民主。”
隨著陳平安話音落下,突然間,他周身升騰起一股與這方天地截然不同的文韻。
這文韻猶如當年的百家爭鳴,每衍生出一家,身上便會攜著一方獨特的氣運。
阿良見陳平安這般情況,突然心頭一驚,他沒有過多猶豫,抬手將陳平安身上那獨特的文韻直接隱藏了起來。
隨即阿良沉默片刻,隨即開口反問道。
“你知道儒家的思想是什么嗎?聽說過三四之爭嗎?”
陳平安聽后,思索片刻開口道:“儒家思想講究教化,至于‘三四之爭’,不過是人性本善與人性本惡的探討。”
“但不管人性本善還是本惡,最終都講究教化與引導,注重禮樂和事功。”
阿良聽后點點頭,片刻后坦然說道:“陳平安,你分析得很不錯,但是有一點你要清楚。”
“亞圣一脈,認為人性本善,倡導的是君主實行王道,仁政。”
“而文圣一脈主張的是人性本惡,講究的是規矩和約束,但同樣也是需要君主的力量。”
“所以在儒家看來,不管是怎么教化,最終領導的只能是君主,而你卻倡導的是民主。”
陳平安聽到這話,也是坦然點頭,隨即反問道。
“那你覺得是民主好,還是君主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