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雞儆猴,以儆效尤。
禍事惹大了他是要追責的。
他不是軟柿子,想要捏他,那就需要掂量掂量。
此舉有很大風險的,并不符合明辰謹慎的性格。
因為明辰掌握的信息不多,他不知道敵人的強度如何、手段如何。
若是要價不成,反倒被打了,那他也就栽了。
而且會栽的很慘,再也抬不起頭來。
不過,自從斬過一次神明之后,他再也沒遇上一個正面跟他起沖突,登上仙玉錄供他砍的神靈。
依據慧吉菩薩的態度來看,他是有不小贏面的。
人生并不總是安安穩穩,許多時候需要擲出一場豪賭,在一次次的豪賭之中,去窺探更多常人接觸不到的信息。
明辰賭的是對手同樣對他也不了解,同樣對他也有所忌憚。
站得越高,便越不愿讓自己置身險境,他們只會一次次的派出下屬心腹,派出棋子,去試探,去針對。
直到保證萬無一失,他們才會動手。
否則……權力的大廈便會倒塌。
高位者片葉不沾身,以棋局盤算天下。
棋局是利益交換,是讓步的藝術。
路只要沒走死,就有許多回旋的余地。
所以,明辰更愿意相信,這些高高在上的仙佛,會給他一個交代,而不是跟他魚死網破。
“阿彌陀佛!”
小和尚并沒有糾正明辰對于他的稱呼,也沒有正面回答明辰的問題。
只是施禮道:“善士可知我佛之根源?”
明辰對于此世的這些神明的傳說典籍,那都是下過功夫的。
佛道各自的神話傳說,他也都有所涉獵。
傳聞數千年前,有一個古國王子,活了三百歲,其歷經富貴榮華,嘗遍人間喜樂,看過人間疾苦。見世人于無邊苦海之中沉淪,受七情六欲所擾,犯貪嗔癡恨戒行,循環往復,不得超脫。只覺人間無趣,于菩提樹下一朝醒悟,領悟大智慧。
其乘一葉扁舟,飄搖過無盡之海,窺見天地真理,創立無邊佛法智慧。
也不知過了多少歲月,其肉身已在無盡之海中凋零。
那一葉扁舟綿延千萬里,化作智慧彼岸。
其元神不死不滅,成就無上佛主。
其身軀化作三個靈童,于人世間行走,傳揚佛法,弘揚大智慧,令眾生皈依我佛,超脫苦海,不再受輪回之苦。
斬妖魔、平亂世、濟蒼生……
各自功成圓滿,回歸蓮臺,成就佛祖之位。
分別為琉璃歸真上古佛,未來彌勒尊佛和釋迦牟尼佛。
后面的各個佛,各個菩薩,俱是在佛教典籍之中流傳的一些傳說,他們各有傳奇功績,最終一朝悟道,窺見智慧彼岸,到達極樂凈土。
佛教典籍之中多是對其信仰進行無邊稱贊和歌頌,用極盡了華美的詞匯去渲染其無邊法力和威能。
反正只要是佛,只要是菩薩,那就是偉大神圣的。
并不對其進行具體的評級,只是表達的比較隱晦,并不爭論其權力結構誰高誰低。
明辰只是在一堆美好形容詞里面挑挑揀揀,拼湊出來的故事。
是真是假,那更是無從考究了。
根據明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