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席應情便是一位君子,一位至情至性的君子。
離開掌教峰,石禹在領袖峰拜見了師父洛花音后,便回到了自己的靈峰。
這一次掌教峰上給他的感觸太深太深,席應情的執念與那至情至性的道也讓石禹感悟很深。
他也閉關尋找自己所以執著的東西,也在尋找自己修行的到底是什么道!
道,并非只是境界、實力!
它是一種心性,一種自己所執所真的東西!
未得道者,常以實力論高低!
而所得道者,則以道行論深淺!
所得道者,雖然境界同處一境,但是他們所展現出來的實力卻又猶如云泥之別,十分顯目。
一句比喻便可道出兩者的差別,莽夫雖然強大,但是弱點十分顯眼,且不知自己所活為何,所行的根本為何,只是力量的奴隸。
而智者卻有所不同,智者善用一切之物來創造奇跡,善于從智慧中尋找力量,以智慧創造出不可思議。
再一個比喻,一個靠掠奪其他國家而強盛起來的強盜之國與一座文明淵源,自力更生但卻飽受一段苦難甚至差點沉淪的文明國度,最后哪一個國度會強大?
自然這已經不言而喻!!!
這就是未得道者與得道者的不同!
石禹前世何人?今世何人?!
兩世帶來的不只是人生的經驗,還有兩個不同世界的世界觀!
人人平等與強者為尊這兩個不同的世界觀并非是文字下簡單的言論,對于石禹來說,這兩個不同的世界觀是真真切切展現在他眼前的。
前世他身處平和之所尚且不滿,但是今世的一切他卻尤為感慨前世的和平不易!
有些東西,越是難以得到,越是念念不忘!
更何況石禹曾經得到過,現在卻未曾擁有!
…
大道殿中,石禹閉目靜坐,腦海內的記憶與修行如涓涓不斷的溪流,不斷讓他心中發生變化。
兩種截然不同的世界觀好似兩座世界在他心中不斷撞擊,使他的心中發出火花。
他的道到底是什么?
他現在所做的一切到底有沒有意義!?
將一切寶物就那樣交給石村大家這到底應不應該?……
種種的問題如洶涌的大海不斷在心中沖擊著石禹。
但石禹面對種種的問題,他卻始終清醒。
或許就如當初柳神就曾說過,石禹早已經找到了他的道!
這個道并非只是修行路,還有因他心中的那點為修行而所要實現的目的。
“我的目的從始至終很簡單,彌補我心中的遺憾,讓家人過的更好。”
石禹緩慢卻堅定的開口,眼中很純粹,沒有世人那樣的欲望雜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