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歷史的車輪下,在軍隊現代化的進程中,苗連只是萬千退伍兵中一個普普通通的縮影而已。
苗連走的時候并沒有告訴任何人,即便他帶過最好的偵察兵小莊都沒有說,他自己默默的收拾了行李,只是讓副團長派車送他到了車站。
到了車站后,他堅持不讓副團長送進車站,連司機都不能送,不然要翻臉,只是在進站口前,向副團長,向司機,像軍營的方向最后敬了一個軍禮
至此,一個在軍營里奉獻了十幾年的老兵,就這樣孤獨地走入了車廂內熱鬧的人群中,從此成為一個老百姓。
他走的時候帶走了一只假眼,那是戰爭留給他的紀念。
帶走了一身毛子料的軍官制服,只是沒有帽子,也沒有軍銜肩章。
軍功章和所有的獎勵裝在他皮箱的最底層,那是他所有的輝煌。
終于車開走了,車站上空空如也,一切仿佛歸于平靜。
曾經他有過崢嶸的歲月,亦有滿身的榮光
可最后有多少人能記住他那
老兵不死只是漸漸凋零
對于這段苗連退役的故事,學生們聽得雖傷感,但對于苗連這個角色,他們不像對待小莊一樣代入感那么深,只是感覺到離別的傷感而已。
然而對于教官們來說,他們的感觸卻很深,甚至可以說都超越了小莊宣誓那一段,因為他們的眼中有熱淚翻涌
操場上的教官無一例外,全部都是軍官,這也就意味著他們每個人都親手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兵,而且每年都要經歷戰友的離別之痛。
其實無論人走還是人留皆是遺憾,唯一能做的或許只有那八個字吧。
君子于役,不負青春
“唉,這個小子好好的軍事硬生生被他說的這么傷感。真不是怎么說他才好。”
周尚行說出了句略帶埋怨的話。
“誰說不是那讓我想起了當初送我老班長時候的場景了,老班長帶出了我,我卻親手送走了他,想想就難受,唉,也不知道老班長現在怎么樣了。”
老方接著周尚行的話說。
“今年兵送往年兵,明年的兵送今年的兵,當兵的都逃不脫這個輪回啊”
“誰也逃不掉總有一天我們也要脫下軍裝,真不敢想象那一天到來的時候,心里是何等的滋味”
有教官也嘆息的說著。
“都干嘛那又不是離別的時候,當兵哪有這么多多愁善感打起精神來就算有一天我們脫下軍裝,離開部隊也要時刻記住自己是名軍人,是個戰士”
上校出口喝道。
雖然他也挺感慨的,但場面上還是要給予正能量,任何時候,士氣是永遠不能低落的。
說話間上校沒好氣的瞪著場上的陳天弘,這個家伙要是當兵的話,絕對適合當政工干部,煽動請情緒,灌輸心靈雞湯是把好手
被上校這么一喝,教官們也不再沉浸于傷感的氣氛,他們的目光重新投向場上。
按照劇情的發展推算,想來接下來的故事應該是小莊的了吧,應該是熱血的出戰斗任務,不會再煽情了吧
在小莊得知苗連退役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他的苗連就這么走了,留給他的除了腦中深深的記憶之外,還有一顆子彈,金燦燦的子彈
這是苗連臨走前托人帶給小莊的。
這顆子彈有著特殊的意義,源于老一輩軍人的傳統。
當初在戰爭年代的時候,無論遭遇多么惡劣的戰斗,他們都會給自己留一顆子彈,這顆子彈也有一個特殊的名詞。
它叫光榮彈,是在最后一刻,鑲入自己腦殼的光榮彈
它代表著軍人的尊嚴,代表著軍人的精神,是華夏軍人的軍魂
在戰場上的華夏軍人從來信奉的是殺身成仁,而不是國外的那種什么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軍人的榮譽感讓他們寧死都不愿意被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