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球狀閃電的,此章可跳
理想常常因為現實的殘酷,變的虛無縹緲,那么還值得去追求嘛
我想用前世一首很有思想的歌曲來解析:
“現實像個石頭,理想像個蛋,石頭雖然堅硬,可蛋才是生命”
同理,如果科學研究的終點是虛妄,堅持是否又有意義
對此,書中的張彬講了一個故事,說有一個酷愛喝酒的莊園主,一天從商人的手中買下了一瓶古代沉船里打撈上來的美酒,喝完之后他全部的身心都陶醉于其中。
商人告訴他其實還有另外一瓶,但不知流落何方,莊園主經受不住美酒的誘惑,賣掉了莊園和所有的財產,浪跡天涯去尋找那另一瓶酒。
歷經了千辛萬苦,從年輕找到年老,最后終于找到了,再喝光了那瓶酒后,抱著酒瓶死去了
在張彬看來莊園主是幸福的,最起碼他沒有留下遺憾,如果他有生之年也能再見到一次“球狀閃電”,他也愿意死去。
張彬的學生沒有讓他失望,天網第一次實驗失敗后,陳博士說出了一個猜想,把防雷涂料涂在直升機上,說不準可以避免電弧的攻擊。
這種特質涂料張彬曾經研究過,但陳博士并不想讓他來,因為此時的他已經患上了癌癥。
林云卻立即聯系了張彬,于是這位病入膏肓的老教授來了,在他的幫助下兩架涂滿防雷材料的直升機成功起飛了,。
當“天網”在空中劃過的時候,他們終于再次見到了夢寐以求的“球狀閃電”
不過僅是見到,無法將其捕捉,但依舊值得慶祝因為這是被人類激發的第一顆球狀閃電
張彬欣慰的說道“我終于喝到那瓶酒,此生足矣”
“朝聞道,夕死可矣”
貝斯利用蹩腳的漢語說道,這是他曾經訪問華夏參觀道館時,一位白胡子老道士對他講的,記得很清楚。
貝斯利現在覺得張彬這個角色,很像三體中的丁儀,想到丁儀,他急忙加快了速度。
狂喜之后必然蘊含著悲劇,探索中意外發生了,球狀閃電突然在直升機旁邊爆炸,好在飛行員成功跳傘逃生。
研究陷入了絕境,“球狀閃電”有著超自然的神秘,大家只是凡人,即便用超過常人的努力去探詢到它了,卻不可能越雷池半步,無法將其捕獲,制作成為人類所用的雷電武器。
陳博士再一次想到了放棄,指揮官說,既然如此,我們該請超人了。
這個超人就是丁儀
此時的丁儀雖很年輕,卻已經是著名的物理學家了,同時還是個哲學家,想法也與眾不同。
出于好奇,他決定加入“球狀閃電”項目,在經過幾天的演算后,丁儀提出了一個瘋狂的想法,他認為球狀閃電其實肉眼也可以看到,只是它像個透明的氣泡一樣,不易發覺。
因此他想用超導線將未被激發的球狀閃電導入電池,像電流一樣儲存起來,然后再進行研究和觀察。
除了林云之外,所有人都認為這是在扯犢子,之前多少血淋淋的例子證明“它”不可觸摸,這位請來的物理超人,竟然想做一個超導線的長桿去捅一個魔鬼。
這不是拿大家的生命開玩笑嘛
只有林云相信,她認為既然常規的手段探索不行,試一下非常規的辦法也未嘗不可。
但基地負責人直接拒絕,就連不怕犧牲的飛行員,也不愿意為一個非常規的理論獻出生命。
林云將電話打給了上層領導,她動用了自己的私人關系,強制推動這個瘋狂的計劃。
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他們妥協了
執行計劃前,陳博士再次提醒,說驗證這個假設是要冒生命危險的。
林云回道與要得到的東西相比,這是值得的。
說完后,她跟隨飛行員一起上了飛機
“呵呵,越來越像葉文潔了啊林云,怪不得丁儀在三體中給別人介紹時那么推崇你,說你是他第一個愛上的女人,如此性格的女生,令人恐懼且著迷啊”
貝斯利感嘆了句。
說實話林云的做法非常偏激,專橫,但這是在常人眼里,放在貝斯利這種見慣了“場面”的人來說,只有這樣的人才能辦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