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這境界啊夸人夸出境界了。”
任昌松讀完這四句詩后,臉上的不屑消失不見,涌上來的是贊賞。
他本就對書中楊貴妃到底有多美很感興趣,現在讀完這首詩,他知道了
天上的云彩想擁有她的衣裳,花兒想擁有她的容顏,她的美讓彩云和鮮花都心生向往
春風拂過欄桿,將露珠點綴在她的身上,潤澤的風采更濃
如此天姿國色,若不見于群玉山頭所見的仙女,那只剩下在瑤臺月下照耀的神女才可以比擬了。
又仔細讀了一遍,任昌松終于明白李白為什么會被稱“仙”,從這首清平調便可以窺知一二,四句詩把楊貴妃從人間夸到了仙境之上,詩意的基調是“仙”,然而全詩并無一個仙字。
換一句大俗話,什么叫境界,這特么才叫境界
而這僅是第一首,接下來還有兩首清平調,雖說意境趕不上“云想衣裳花想容”,但同樣是好詩。
再繼續向下看去,高力士因為“脫靴”事件對李白產生了怨恨,故意在皇帝面前說他的壞話,李白因此受到權貴的排擠,被放出京。
臨行前他寫下一首夢游天姥吟留別,其最后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令任昌松產生了強烈的認同感,認為這才是一個文人,一個詩人應該具有的風骨。
再往后交代了李白的落幕,很有浪漫主義色彩,說他是因醉酒去湖里撈月亮溺水而亡。
對于一個詩人而言,如此走法,任昌松并不感覺悲傷,就是挺遺憾的,遺憾李白的詩沒看到幾首。
結果又翻了一頁后,他的遺憾被彌補了,他看到了前文中詩名下的詩句,大約幾十首,合稱為太白詩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花費了好幾個小時的時間,任昌松才將太白詩集消化完,此時他感覺自己的臉都被震麻了
也終于明白賀知章為何稱李白為“謫仙人”,這么多經典詩作,豈是一般凡人能寫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