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從我那鶴鳴軒的大箱子里刨出來的這些書,還沒整理完,放在這里的只是一部分。你們應該已經聽說過其中幾首有名的詩,譬如最近很流行的那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可就是寫出這樣句子的李太白,在衛朝末年的動亂之中,險些就被湮沒無人知了。”
越千秋聽到這里,只覺得瀑布汗。
爺爺你把這么件子虛烏有的事渲染得如此悲情,你讓我這個造假者情何以堪?
“書燒了,藏書樓毀了,儒士血濺五步,武人惶惶難安,天下亂了,文采再好的才俊,武藝再高的英杰,在亂世之中死了多少,又能抵幾何?正因為如此,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盡管一大把年紀,但此時中氣十足的越老太爺,每一句話都擲地有聲:“各位在武英館,不是要你們學那之乎者也,而是要學那之乎者也背后的道理。讀這些雄奇壯闊的詩,不是要各位依樣畫葫蘆做一首,而是通過讀詩冶性情。可不是為了我家千秋說的,日后可以拿出去炫耀。大家可以學他的博覽群書,可別學他的淺薄……”
越老太爺的話不短,可這帶著戲謔和期待,猶如鄰家爺爺似的一句一句,卻讓下頭的少年們聽得心中熨帖,只覺得那不是高高在上的相爺,而是極其親近的長輩。
可是,當越老太爺詞鋒一轉,把收尾的一番話給丟出來時,無論是李長洪葉廣漢這樣的高官,還是下頭各派長輩和弟子們,全都陷入了一片寂靜中。
“我已年老,諸位卻還年少。有道是,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戀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進取。惟保守也,故永舊;惟進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經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將來也,事事皆其所未經者,故常敢破格……”
越千秋只覺得整個人都傻了。他讓秦家兩位舅爺炮制出來的書里,加了一篇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節選。這是當年他讀書時的必背片段,再加上覺得慷慨激昂,于是打算讓各派年輕弟子好好讀一讀,可沒想到老爺子只不過捐書前隨便翻了翻“古籍”,竟然這就引用上了!
他依稀能想見到,爺爺來過這一段之后,朝中那一片批駁其捧著年少,貶低老人的聲音。可還沒等他頭皮發麻地想著此中后果,越老太爺就提高了聲音。
“老年人從何而來?從青春年少而來。明明知道自己當年懷揣著何等夢想,卻在垂垂老矣之際,常要借口磨礪,讓少年人多磋磨,多歷練,將那銳氣都磨光了,然后再美其名曰歷練出來了,可以大用了。而這種時候,少年人大抵已經銳氣不再,暮氣沉沉了。所以,希望你們在武英館不要辜負了大好時光,不要歷練得圓滑世故,要永遠如同一把鋒利的劍!”
在沉寂過后,下頭突然爆發出一陣激烈的歡呼和喝彩。就只是這么一會兒,越老太爺就取代了少年男女們從前心目中最敬畏的長輩,成為了最可敬的人。
“老太爺真厲害!”
周霽月剛剛也情不自禁地跟著喝彩,眼見四周圍根本靜不下來,她方才看著目露異彩的越千秋說:“難怪他能養出你這樣的孫子!”
“那是,也不看看那是誰的爺爺!”越千秋聳了聳肩,須臾就把那些擔心給都扔了。直到越老太爺在一片喝彩和掌聲中從容下臺,他才不慌不忙地上了臺去。
俯視下頭寥寥三四十個學生,數量更多的各派長輩,那一刻,他突然覺得,這個自己一手打造的武英館,真的非常不同。
否則按照這年頭的規矩,第一件事是祭孔,緊跟著是拜國子監祭酒和各類學官師長,磕頭蟲完了之后就是端坐凜然聽訓,學生們和囚犯有什么兩樣?
嗯,其實前世今生,學生大多數時候確實和囚犯差不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