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理論往往是落后于軍事實踐的,比如說先是有了坦克,然后才有集中突擊和閃電戰。有了機槍和鐵絲網,然后才有了陣地戰。有了燧發火槍,然后才有了排隊槍斃。
同樣的,正是因為信息化技術應用到軍隊建設之后,各種信息化條件下的軍事理論才開始成形。
比如說胡文海拋出來的這個行動中心戰,乃是到二十一世紀美軍才提出來的軍事理論。單是這一點,就已經比解放軍現行軍事體系先進了至少三十年。
這個三十年絕不算多,實際上到2014年的中國解放軍,也只有極少數精銳能夠玩得轉行動中心戰。
可至少從邏輯上來說,行動中心戰對計劃中心戰是擁有無以倫比優勢的。想也知道,工業時代的軍隊可以說是一次性的,投入戰場之后就很難對其作戰計劃進行改變,也很難對戰場狀態進行實時應對。
但是進入信息時代,軍隊指揮和情報獲取的手段極大增加,在行動中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變更計劃成為可能。
三十年的差距,很可能現在的解放軍連這個概念都還沒有。胡文海猛的扔出來這么先進的軍事思想,要是一點震撼力都沒有,不是太愧對三十年來中國解放軍孜孜以求的目標了?
東西是個好東西,但現在擺在解放軍高層面前的,是可行性的問題。至少從中國目前的技術水平出發,實現行動中心戰的目標看似是遙遙無期。
甚至很多人都絕對,這是個看起來很美的東西。因為行動中心戰的前提是軍隊信息化,可信息化軍隊是否能夠提供行動中心戰要求的高指揮效率和高感知力,這一點就不能不打上幾個問號了。
在這個時候,胡文海跳出來聲稱自己有一百多萬美元在手里,而且愿意無償幫助衡建云的偵察連實現信息化換裝——啊,這個老胡家的覺悟還真是高啊!
咳咳,胡文海暗笑,估計沒有人知道未來中國在建設c3i系統上會花多少錢吧?光是在1996年到2000年的九五計劃期間,便一口氣花出去3600億人民幣,用來建設支持c3i系統的戰備通信電信網絡。更別說還有后續的c4isr升級版,這東西是不顯山不露水,可比什么航母艦隊都燒錢。
但作為一個大國,c3i、c4isr不建你能行嗎?現成的例子就是海灣戰爭,薩達姆的裝備并非不先進,和伊朗掐了八年,也不能說沒有戰爭經驗吧?可結果如何?還不是被美軍花樣吊打。原因在哪里,就是后來被眾多軍迷念念不忘的“體系”二字。
很多軍迷嘴上念著“體系”,但要是問他何為體系?那就要顧左右而言他了。紛紛表示,這個體系太博大精深,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啊!何為體系?其實就是軍隊指揮控制信息化。把所有的裝備連接成一個整體,這才能夠稱之為體系。
胡文海的野心不大,只要先手在這里面分潤點下腳料就滿足了。骨干工程和明顯的軍事裝備不提,咱賣賣信息化設備還不行嗎?別忘了他后世供職的那家公司,可是在信息技術上頗有建樹的。
胡文海作為那家公司的元老,可是一路從電池做到汽車再到半導體,幾乎把這家公司所有的產品路線都走了一遍。
沒吃過豬肉總還見過豬跑,提前二十年著手總能跑的過這世界上絕大多數對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