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胡文海挑眉問道:“怎么,你在埃爾坎做的不好嗎?”
“當然不是,我在埃爾坎公司也是很受上級重視的!”艾佛森拍著胸脯,半是吹噓的說道:“有幾次公司想給我升職,都因為要離開紐約被我給推掉了。”
胡文海呵呵笑了一下,如果他真的在埃爾坎這么受重視,又怎么會被安排來給自己工作。不過胡文海和美國人工作過的經歷也不少,他們就是如此一貫的善于自吹自擂,不用太過在意就是。
但在管理的問題上,很多時候其實道理是共通的。以胡文海的經驗老道,很快就想通了艾佛森這么做的原因。
說穿了,胡文海不可能始終留在美國,他總歸是要回去中國的。到時候美國這邊難道就此放手?這顯然不可能,胡文海總要在這邊有一個代理人,艾佛森正是看到了這個機會,于是冒險選擇了這一條路。
中國自從與美國關系正常化之后,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這些年對美貿易額增長的相當迅速。從前面艾佛森的對答能夠看得出來,他對中美貿易是做過功課的,不難看出兩國貿易中的巨大潛在市場。
胡文海在美國這邊,要本錢不缺,要關系也足夠——斯科特、巴達拉和道格拉斯不說,他的小說出版之后可以想見,認識他的人肯定不會少。
要做起中美貿易來,這樣的人不成功那還有誰能成功?
艾佛森不是沒有能力,而是沒有動力。在埃爾坎他沒有什么出人頭地的機會,所以只是打魚曬網而已。反而是在和胡文海相處之后,敏銳的察覺到了商機所在,這才不吝于表現自己的才能,以引起胡文海的注意。
不過當然,這對胡文海來說倒不是什么壞事,他也確實需要一個在美國幫他正常運作公司事務的代理人。艾佛森有這個愿望,他也不會吝于給他這個機會。
在這方面其實中國人還真需要好好和美國人學學,不說自吹自擂,有的時候在職場上主動出擊、推銷自己,領導反而會高看你一眼。
那些有才能但是總憋著的,老板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蟲,怎么知道你是滿腹錦綸,還是一肚子草包?
“呵呵,好吧,我來看看這幾家公司的資料,然后咱們再談這件事情。”胡文海沒有當即下結論,而是先打開了手里的文件夾。
三份詳細的調查報告,將三家紐約的貿易公司幾乎所有的情況都羅列了出來。這些小公司本身就是個資質值些錢,連固定資產都少的可憐,辦公場地不一定在哪租了個寫字樓的地下室。如果公司里有什么人才,也不會淪落到出售的地步,所以基本沒有什么挑選的價值。
粗粗看過了這份報告,胡文海簡單的選定了一架叫做伊斯特伍德貿易公司的,報價一萬兩千美元。辦公面積20平米,工作人員四個人,真是不比皮包公司好到哪里去啊。
不過對胡文海來說,為一個程序問題花掉一萬兩千美元也是極限了。畢竟他手里目前剩下的只有來時帶來的一百多萬,獎金都給了冷泉港實驗室,接下來還有大采購要進行,總要再多留下一點資金來才行。
“就是這個伊斯特伍德公司,艾佛森你去和他們談,一萬二的價格再降下來多少,你就拿走這部分的一半做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