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胡同志,哎,你給國家做了這么大的貢獻,結果卻讓你差點連元旦都過不了,真是讓人慚愧啊。”
胡文海沉穩的坐在椅子上,淡淡的搖了搖頭說道:“我是一個中國人,當然希望國家繁榮國防強大,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做點貢獻,是應該的事情。”
“只是,我想知道國家究竟打算把我怎么辦?”
“小胡同志不要擔心!”黃秘書擺擺手,笑道:“你可能聽到些什么不好的傳言,或者自己瞎猜嚇自己,你放心,咱們這么大的國家不會占你的便宜!”
黃秘書先是給胡文海吃了一顆定心丸,然后話鋒一轉,便又接著說道:“不過咱們國家的情況你也清楚,改革開放處處用錢,經濟情況不樂觀。一次拿出20多億人民幣,恐怕是不太現實。所以請小胡同志你能體諒一下,不知道咱們能不能,呃,分期付款?”
胡文海失笑,看黃秘書的樣子,想必想出分期付款這主意可費了不少力氣。在八十年代國內哪有這么個名詞,恐怕還要參考了國外的翻譯才行。
但是有個問題,作為從后世重生的人,誰還不知道那么一句話:欠錢的是大爺,債主是孫子。就算沒吃過豬肉,總看過黃宏演的黃世仁和楊白勞吧。
這債務人成了國家,有幾個夠膽不還錢就武裝討債的啊?
胡文海當即將頭搖成了撥浪鼓,正色道:“黃秘書這說的不對!國家既然經濟緊張,那我怎么能再給國家添麻煩呢!咱不是那樣的人!”
他這一句話說的黃秘書差點熱淚盈眶,看看,小胡同志是多好的同志啊,真不愧是老革命家培養出來的好苗子,這覺悟哪有報告里說的那么差,也不比他爹胡解放低多少了啊!
“這可不行,錢還是要給的。這不光是你一個人的事情,22億雖然有些多,但總多不過國家的面子。個人百姓家欠了債,還知道砸鍋賣鐵還錢呢。國家如果欠了錢,更不可能賴賬的!”
是的,或許大領導們真不想賴賬。但到時候年底做預算,這里要錢、那里要錢,估計胡文海這筆錢的優先級肯定就要排到不知道多后面去了。
等到大領導們記起來問上一句,下面人回一句“國庫里沒這筆多余的錢”,多半上面也就偃旗息鼓了吧。
說到底,欠錢的人怕的是不還錢壞了名聲。可放到國內,胡文海也得有這個話語權喉舌去發聲,才有讓人“怕”的資本吧。遠了不說,八十年代幾次清理掛靠私營企業的時候,可是嚇的不少人將自己的企業“捐”給了政府。幾多不甘心的“掛靠”企業老板,不得不“卷款”潛逃。
1988年,曾經盛極一時的萬寶廠長鄧韶深,萬寶電器掛靠在妖都二輕系統下,市府看他工廠辦的好,于是一股腦塞給他24家虧損企業。然后規劃經營決策和主管部門發生沖突,最后迫不得已不僅萬寶電器沒有保住,他本人也不得不“出逃”加拿大。
然后好好的萬寶電器,就此再無聲息。
萬寶的悲劇只是開始,轉過一年之后,1989年才是私營經濟的倒春寒。在清理私人經濟的大潮下,王廷江、蔣錫培、李書福,多少后世的名人干脆將已經起步的事業“捐”給了政府。王廷江因此受到表彰,成了全國知名人物,續而號召起了一個名為“向王廷江同志學習”的活動。
學習什么,自是不言而喻。可以說,八十年代的整個社會氣候,是絕不適合私人經濟發展的。不過就是這樣嚴苛的惡劣條件下,中國私人經濟卻也還是成長起來了。
胡文海和他們的區別,不過是錢更多而已。但要說這是政府沒節操,明著搶錢嗎?卻也不對,這是八十年代,是一個公有制占有絕對主體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