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套防塵服本身還是要接觸外界空氣的,所以難免表面會留有灰塵。這樣在進入生產車間之前,穿著防塵服的工作人員就要先進入一個除塵艙,就是用四面八方吹來的風,將防塵服身上的灰塵吹走的艙室。
問題是防塵服穿上之后難免會有褶皺,這樣除塵艙的風也就未必能把灰塵完全吹離防塵服。
胡文海就為了這么一丁灰塵,帶著一個三個博士生的課題組蹲在除塵艙里一個月的時間,嘗試了幾百種姿勢——終于找出了一種能夠最大程度將灰塵吹離防塵服的人體姿勢。
這無不無聊啊!結果這個項目最后寫了一篇論文,論證了塑料材質連體服如何通過人體姿勢的改變在高空氣流通量的條件下展開最大表面積的技術。
或許在外人看來這種研究真的很無聊,但對芯片生產的高潔凈廠房來,這樣一項研究最終反映在成品率上,就是上升了0.4個百分。
其實所謂的質量控制,很多時候真的就是這種瑣碎的事情。寧波工廠那55%的成品率提升,就是上百項這種技術支撐起來的。
胡文海準備讓二車間上的項目雖然不需要這么高的變態的要求,但要想讓產品質量達到他要求的標準,顯然二車間的條件遠遠不夠。
“這種廠房也只是蘇聯人五十年代的技術而已,其環境標準在現代生產要求的條件下早就落伍了。”胡文海踩了踩水泥地面,皺眉道:“王主任你看,這水泥地面就絕不適合現代化的精細生產條件,它在各種移動物體的摩擦中會產生大量的灰塵!您可以問問我爺爺,在加工精度一絲的要求下,如果設備關鍵位置積攢多了水泥灰塵會有什么結果。”
王德陽愣了愣,頓時不出話來。這個問題不用去問胡世武,他自己就能知道答案。
每當上級下達產品生產任務的時候,操作員首先要做的就是對機器保養。一般是常規保養,換換機油,校對加工精度之類。如果產品的要求非常之高,那對設備的保養也就更加變態。要用干凈的棉布蘸油把設備的每一處擦的一塵不染,不僅要校正刀具等進給機構,甚至對整臺車床的傳動機構都要重新校準……
大師傅們不是不知道環境對設備的影響,但總是傾向于有需要的時候再去現收拾就是。難道就為了一塵土,還要給地面鋪上地板不成?
胡文海卻是見慣了后世精益求精的生產條件,毫不覺得在源頭上就控制質量出現問題的可能有什么奇怪。
“還有二車間的排風換氣,整個車間這么大的空間,換氣全靠兩扇門和那么幾扇窗戶。結果就是空氣流通不暢,熱空氣聚集房,將灰塵在各種橫梁和屋富集。然后在生產過程中,富集的灰塵重新落回地面,對生產環境造成二次污染,這些問題也必須解決!”
“水泥磚土墻面裸露,東北干冷條件下開裂嚴重,同樣會產生生產環境污染。地面沒有經過防水處理,地下水返潮,造成車間內濕度過高,對設備產生慢性腐蝕,長此以往必會影響產品質量!”
……
原本就已經頗為老舊的二車間,如今在胡文海嘴里更是不堪。就這么邊走邊,愣是讓他總結出二十多條茲待處理的問題。
這些問題存不存在?王德陽不得不承認,確實存在!往日里問題雖然有,但幾十年都這么過來了,也就不當一回事兒了,這就是久居鮑肆不聞其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