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既然都是渦噴發動機,操作上就有共同的地方,尤其擬真機還非常認真的模擬了真機的氣動和推力、密度等數據,起碼飛行包線的中端部分線性是相近的,飛久了還能對噴氣機有個感性的認識。
隨著這邊航校教官豎起一根大拇指,胡文海連忙揮手將眾人趕進了上次挖的壕溝里面。不過這次和上次不同,起碼準備的更充分,每人還分到了一頂鋼盔。
“嚯,胡總你這準備的還挺像回事嘛。”林千軍按照胡文海的指導,生澀的擺弄著手上的激光目標指示器。
因為有了上次的經驗,所以指示器也不用與人分離放置,而是可以手持移動了。經過精心包裝后的激光目標指示器和開始那個粗制濫造品已經完全不同,有了散熱防塵窗口,有了按壓的激光發射按鈕,最重要的是有了目視測距鏡。
這東西說來也不難,激光測距儀后世是再普通不過的光學工業品,原理與激光指示器也幾乎沒有差別。不同的只是將裝在導彈上的激光接收機,也裝了一付到指示器上面。這樣再加上一塊恒溫晶體振蕩器,也就是能夠提供精確標準時間的電路。發射激光和接受激光這個時間除二,再乘以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就可以得到相對精確的距離信息了。
不過當然,后世的激光測距儀小的一只手能夠握住。但如今胡文海造出來這個別說是一只手了,兩只手一起上都會感覺頗為吃力,主要的重量就是為了供應計算電路而增加的電池上面。如果使用世面上的干電池供電,足足需要八節2號電池!
換到二三十年以后,或許市面上都找不到2號電池這種規格。但放到八十年代的現下,2號電池的電量還是頗有競爭力的。
前后對比一下,就應該知道鋰電池這種高能量比的電池對電子產業是多么重要了。
林千軍按照胡文海的說明,從架起來的激光目標指示器后面的目鏡里望過去,果然見到一束紅色的細線投射在自己的視野正中,那就是指示器發射的經過偏光片染色的近紅外線激光了。
除此之外,隨著林千軍移動激光目標指示器的朝向,他發現自己視野的右側竟然有一個個紅色的小燈在不斷的變換著亮起的數量。
“咦,胡總,這些小紅點是什么意思?”林千軍好奇的問道。
“這就是激光測距儀測出的你和指示目標之間的距離,一個紅點亮起就代表一米,數數紅點的數量就知道距離目標的米數了。”
“哦,這個好啊!”林千軍眼前一亮,興奮的說道:“有了這個,那不是隨時隨地都能報出炮擊坐標了?”
要不說林千軍確實是肚子里有貨呢,胡文海剛介紹了激光目標指示器的測距功能,他立刻就意識到了這里面的巨大價值。
在安南自衛反擊戰爭中,我軍和安南軍始終將山頭的爭奪作為戰爭的關鍵點,其中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作為炮兵觀察點的需要。
站的高望的遠,大家都不出動空軍,自然只能憑借陸軍自己來發現敵人的炮兵陣地或者有價值目標。不過就算取得了山頭陣地也不算完,我軍戰士的知識水平普遍不高,指揮炮兵發動打擊的能力還勝任不了,于是只能是炮兵部隊派出炮兵觀察員——這是戰場上比軍官都更有價值的狙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