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別的,胡文海開了這私人收購國企的先河,但看市面上一點風聲都沒有。連一份報紙的報道都沒見到,這還不說明問題?
胡文海走的這條路,說是應急也好,摸著石頭過河也好,不是一般人能玩的起的。
“我是聽說,小胡同學最近又搞了一個大項目,很大、很大的項目啊!”王以純滿臉的神秘和敬佩,顯然他拿到的也就是那種傳了兩三道手的消息。霧里看花,以訛傳訛,反而距離產生美了。真以為胡文海手里有多么大的權力和影響力了。
“哎,小胡同學大概也知道,咱們繡城如今的經濟情況不是那么好。如果你能張張嘴,不知道多少人過年的碗里就多了塊肉……”
“好啊。”
“啊?”
“我說。好、啊。”胡文海放慢了嘴型,重復了一遍:“沒問題,我可以幫繡城的企業拉點項目過來。”
王以純目瞪口呆。
他今天可是懷著從容就義的心情來的,抱定了舍卻一張老臉也要為繡城黎民蒼生謀福利的悲壯想法。
然而這算什么?他不過才剛開口,胡文海竟然就干脆利落的答應了?
他竟然這么容易就答應了!
簡直好像下雨天打孩子那么容易似的。
“王市長有空的話,可以把繡城的工業資料給我一份。或者我去工業局看看?”胡文海干脆利落:“有什么活適合繡城企業的,我一定替咱們爭取下來。”
“哦,好好,我這就”王以純頓了一下,突然改口道:“那我就過了年之后,讓人整理一份資料來給小胡同學看。過年還是要休息好,千萬別累著!”
“呵呵,那我就謝謝王市長的關心了。”
胡文海心安理得受了王以純的關心,其實這個事情不用王以純說,他就準備這么做的。
原因很簡單,繡城是個工業品類非常齊全的城市,它實際上擁有非常大的體系潛力!
而用老話來說,就是一個好漢三個幫,時髦的話來說,就是工業體系不可能靠一個人建立。
胡文海要上水溶液鋰電池生產線,未來還要拿下鋰離子聚合物電池的技術,那就要給鋰電池找一個殺手級的應用市場。
他上輩子任職的企業,就是號稱偽裝成車企的電池廠。這門生產電池的手藝,不說門精,起碼也算爛熟于心。
讓我們重新回顧一下胡總前世的經歷,他2000年加入byd的時候它還是一家純電池企業,正面臨從鎳鎘電池向鋰電池的轉型。而胡文海當時的任務,就是為byd攻克鋰電池過充過放保護電路的難題。在鋰電池的生產技術上,他從一線的操作工到實驗室設計工作,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現,這才獲得了王船夫的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