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科技大學在1983年拿出每秒一億次的銀河1號的時候,可不是我們給自己臉上貼金,而是真的非常“友邦驚詫”。
要知道如今ibm主打的商業超算,其性能也不過就是每秒一億次的第一代克雷機。
在整個世界上,能夠實現每秒一億次這個指標的,也只有美日兩國。
也就是說,其實我們這個時候已經站在了世界先進水平的起跑線上。然而非常可惜的是。1983年我們就已經能造每秒一億次的銀河1號,但第二代每秒十億級別的銀河2號卻一直拖到了九十年代才重新進行研發。
在這個十年里,就是中國超算失去的十年。不過當然,在這個時間段里也不只是超算研發失去了十年,很多中國科研項目都失去了十年。
而且最重要的是,連隊伍都沒有保存下來,以至于九十年代我們有錢了,一切又要從頭開始。
“不過這樣一來,我們就要進口大量的國外電子產品,這方面恐怕會有些困難。”
金老是中國超算方面的權威。未來中國的超算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主席團成員和工程院電子工程學部主任。
這么說,基本上就相當于是中國超算界的學霸了。
而對下一代巨型機的研發,顯然在計算所里最有發言權的就是金老了。他說會有些困難。那就絕對會有些困難,也就是說很多產品國內都還生產不了。
“不止,計算量如果達到50億次,如果采用金老的并行計算方案,那各子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量級會非常大。在交換機技術上,我們也要加大投入不可。”
跟在金老后面發言的是陳俊亮陳老。他今年也是五十歲出頭的樣子,頭發已經有些斑白。但和頭發亂糟糟的金老不同,他的頭發梳的一絲不茍,白襯衫干干凈凈,坐在座位上也是抬頭挺胸坐的筆直。
作為中國第一臺程控電話交換機的研制者,東方紅一號衛星數據傳輸系統的締造者,在數據交流方面陳老同樣也是學霸級別的人物。
然而不論是金老也好、陳老也罷,他們發言的中心思想其實都是一樣哭窮。
胡文海似笑非笑,搖頭道:“我聽說陳老手上有個項目,是市話程控交換機對吧?這樣,我可以拿出一百萬美元來,請你把這個產品的技術轉讓給我,你看怎么樣?”
“一百萬美元?”
陳老雖然被胡文海在心里稱呼一聲“老”,但在科研界五十多歲可絕不算老,反而正是年富力強能夠出成績的時候。
在科研界,四十歲的“青年學者”都還大把大把的呢。
這也就是說,此時的陳老還不算見過多少大世面。至少,足足一百萬美元的技術轉讓費,他可是在國內連聽都沒有聽說過。
“這個我要請示一下研究所的領導,這畢竟不是我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