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老猶豫了一下,不過最后還是跟了上去。
“小胡同志,你這個要求最好還是做通計算所的工作,這樣對你們以后的合作也有好處……”
宋老還是打著勸和的念頭。不希望胡文海和計算所公司兩邊鬧的太厲害了,也不太了解為什么胡文海如此針對伍車行。
“我要說的不是這個事情,而是之前沒有說完的那個造船技術。”胡文海擺擺手。反而舊事重提:“不知道宋老對國際經濟和造船業有什么了解么?”
宋老被問的一愣,下意識沉思道:“這個東西和我研究的方向離的遠了點,我只是大略有些印象吧。”
“那我給宋老您解釋一下。”胡文海點點頭,干脆利落的說道。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造船業都集中在日本,造船業是一種資金、技術、人力密集型重工業,投資大回本慢。二戰時期美國造船業進入巔峰,后來美國經濟發展造船成本迅速上升,于是國際分工里造船產業開始轉移進入日本,而隨著日本經濟的發展。他們也正在重復美國人的這個產業轉移的歷史。”
“你是說……”宋老若有所思:“日本造船業可能向咱們中國轉移?”
“如果是正常情況下,不會。”胡文海語氣不容置疑:“中國的造船技術落后太多。而且手里的資本太少,所以無法承接日本的造船業轉移。最大的可能。是韓國成為下一個造船產業承接國。”
宋老的反應也是很快的,他立刻就想到了胡文海之前說的那個造船技術,隨即恍然大悟:“你認為,如果我國造船業使用了你說的仿真造船技術,就能從日本承接造船產業的轉移了?”
“嗯,有這個可能,我個人認為會有很大的可能。”胡文海話沒說死,不過這也就足夠了。
宋老不可能因為他的一番話就下定什么決心,在他這個層次的領導,必然是要經過詳細調查和論證之后,心里才會真正有所傾斜。
如果胡文海真的說的信誓旦旦、斬釘截鐵,他反而要在心里打嘀咕,是不是要忽悠自己?
“你再給我說說,你的這個造船技術吧。計算機技術,要怎么才能與造船業結合在一起?”
“好的。”胡文海露出了輕松的笑容,開始將記憶中的巨型總段造船法一點點道出來。
巨型總段造船法,在歷史上是韓國人在九十年代末發明的。也就是說,那個年代隨便拿出一臺微機來,其計算能力都能夠頂的上現在的超級計算機。
正是在這種計算機技術大發展的前提下,結合激光測量和光電技術,使還在車間里生產的巨型總段能夠在計算機中模擬拼合后的效果。
而計算機的實時模擬,也為總段拼合中保證公差在允許范圍內提供了參照的依據。
沒有計算機的模擬,這項技術如果依靠人力進行圖上作業,那這個工作量未免就太大了。
所以說,至少一臺能夠達到九十年代初微機水平的巨型機,是八十年代上馬巨型總段造船法必不可少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