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解放后造成的結果,就是企業開工后手里有大量的資源和金錢,但地方政府卻面臨基礎薄弱和手里沒錢的窘境。
于是既然企業有錢,那就讓企業代行一部分社會職能,也就是后來所說的“企業辦社會”。
應該說這種做法在早年間,對提升工業人口市民素質和待遇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發展,企業辦社會這種模式,無疑導致了企業成本的不自然增加和負擔嚴重過重,極大的削弱了中國企業的競爭力。
而同時,這些企業辦社會的單位又有種種山頭主義,不對外提供服務導致開工不足,又因為顧客都是自己人,連利潤都很微博。
最終結果就是,這種社會福利企業,也就是“三產”大面積的虧損。
而胡文海這個“盤或資本存量”的辦法,不僅解決了二輕局卡脖子的威脅,還解決了三產虧損的大問題!
這樣一來,可真是……
章明杰已經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三產這個東西純粹是各企業用來安置自己內部子弟的,包袱非常重。現在工業局愿意接過來,絕不會有人不同意。
胡文海這個主意,說是翻云覆雨間變廢為寶也不算過。而且重要的是可行性極強,基本就是個思路問題。
企業辦社會辦了幾十年,現在大家早就已經習以為常,下意識的認為這才是正常狀態。
如果甩掉了三產這個包袱,那繡城工業企業的效益足以再增長一大塊,無疑可以以更輕松的姿態來面對技改和招標工作。
這個事情做好了,就算再有一次船廠爆炸案,他章明杰屁股下面的位置也是穩如泰山!
不過最重要的是——到時候工業局的人甩開二輕局,賈嚴這個老狗的臉色肯定很好看!
“胡總,你那個打電話的,就是那個那個……”章明杰焦急的比劃著,做了個打電話的手勢。
胡文海笑著把大哥大找出來,開了機之后扔給他,看著他按下了一組電話號碼。
“小馬,我是章明杰,你現在就打電話。讓重型機械廠、熱化廠、重型車輛廠、電視機廠、晶體管廠……”
章明杰一口氣報出了三十多個工廠的名字,也是難為他能把繡城的工廠都記全了。別看繡城在二十一世紀只是個不起眼的三線小城市,八十年代的時候那可是有少說有五六十萬產業工人!
扔到建國初的時候,不用蘇聯,自己都能爬出一套工業化體系來。
“這些單位你都記下了?好,讓他們的廠長都立刻趕到工業局去,你把第一會議室打開,讓人準備晚飯。通知他們,做好今天晚上回不了家的準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