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裝備中心的人聽到宋老轉達的巨型總段造船法,當即就意識到了這里面蘊藏的巨大價值。
和王以純、章明杰兩個霧里看花的半內行、半外行不同,海軍的人只是聽到這個思路,幾乎就立刻跳了起來。
只要能夠解決電子技術的瓶頸,本來巨型總段造船法就是一層窗戶紙的事情。而總段生產車間最急需解決的巨型龍門吊,和總段移動平頂車,正巧也是建造核潛艇必須使用的設備。
這樣一來,只要確定這些設備足堪使用,后面就是中科院計算所的工作了。
等著胡總從美國進口了光電測量設備,或者真的引進了摩托羅拉的晶圓廠,可以想見接下來就是中國造船企業爆產能,然后橫掃世界造船業的盛景了。
說的好像非常簡單,但要實現這個遠景目標,需要做的工作可是不少。
制造核潛艇確實是有一系列和巨型總段造船法相通的技術,但并不表示可以直接拿過來用。就算可以用上,總不能停了核潛艇的建造,把設備拿來造民船吧?所以說簡單一句話概括: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不是沒有人建議干脆甩開胡文海,海軍自己拉桿子做這個項目。然而這樣的論調很快被從上面否定了,不提胡文海此時的大熊貓待遇,以海軍窮的當褲衩的錢包,是能完成硬件技改,還是能開發測量和模擬的電子技術?
放眼全國,有這個統和能力再加上手里有足夠海量資金的,也就是胡文海了。
這一系列的上層博弈反映到下面來,就是體現在了郭文和渤海造船廠這邊軍工系統的重視上了。
作為海軍裝備論證中心的助理研究員,張紹忠可謂是在這里獲得了明星一般的接待。
要知道最后這個合作能不能落到渤海造船廠的頭上,可能就是他的一句話而已。
這不是剛下了車,張紹忠就被郭文和渤海造船廠的軍工系統人員簇擁著,給塞到了船廠食堂的小灶餐廳里。
“來來,張助研遠道而來辛苦了,我作為半個東道主,先干為敬!我干了,張助研你隨意啊!”
說著話的功夫,郭文咕咚一聲就將二兩白酒的口杯一口給悶了下去,順便還把杯子倒過來以示誠意。
就在張紹忠端著酒杯不知道該不該喝的時候,突然一陣吵雜的腳步聲從外面向小灶餐廳里走了進來。
“咦,這不是張翻譯嗎?”
兩支不約而同碰到一起的隊伍里,突然響起了張紹忠頗為熟悉的一個聲音。
“這是——胡總,哎呀,真是好久不見了!”張紹忠像是扔掉炸彈似的,把手里的酒放回了桌子上,連忙笑著向胡文海走了過去。
“是啊,真的好久不見了。”胡文海頗為感慨的和他握起了手,突然小聲問道:“對了張翻譯,你有沒有興趣換一個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