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說,這真是個神奇的年代,神奇的商業模式,和神奇的產品了。
實際上沈飛這幾個企業在商業化上也算是披荊斬棘了,造摩托車這種副業還好,松陵機械廠不也還造過客車。后來沈飛還更奇葩的賣過菜刀和地板,算是想盡了辦法的去找錢。
說實話這要不是缺錢缺的厲害了,沈飛舒舒服服的把飛機造好了不成?何苦搞這么多有的沒的。
從這一根傳動軸上就能看的出來,中國不是沒有好技術,而是沒有把技術變成資本的思路和資本。
守著金山,往往卻靠著出口原材料和農產品、手工、輕工品賺錢,也算是一種悲哀吧。
胡文海心里這些感慨一閃即逝,跨上了摩托車的后車座,扶著后面的貨架,輕輕拍了拍前面冉妮的肩膀。
“坐穩了啊,胡總。”冉妮爽朗的一笑,扭動把手轟開油門,摩托車蹭的一聲就竄了出去。
601所內的一間小樓,樓前掛著一道油漆還沒風干的牌匾,上面寫著“國防科工委501航空航天研究所”的字樣。然而從周圍進出的人臉上,輕易的可以從他們的目光中看的出來,這不過是一道掛羊頭賣狗肉的送分題而已。
對,什么501研究所,不過是國防科工委給601所披的一層皮罷了。
至于說航工部的壓力?他們現在還自顧不暇呢。搞出“獨走”這種事情來,他們內部恐怕有的扯皮了。
嘛,反正航工部多數時候做的都是這個工作,早就已經輕車熟路了。
胡文海現在也不想管他們上面是怎么扯皮,只要不耽誤他手上這個無人機研發的項目就行。
為了確保“針眼”無人機的研發進度順利,這段時間他甚至吃住都是呆在601所里,就是為了隨時解決各種技術問題。
比如說機身使用的鐵氧體吸波涂層,這東西放到八十年代妥妥的就是黑科技,美國人秘而不宣的秘密武器。但是放到三十年后。鐵氧體吸波材料,早就廣泛的應用到各種民用、軍用領域——阿里巴巴上兩塊錢一片,真不知道便宜到什么地方去了。
說起來這東西胡文海真是一點也不陌生。在手機設計中鐵氧體吸波材料被廣泛的應用在天線、電池無線充電等方面,根本就是爛大街的白菜技術。
只要根據吸波頻段對鐵氧體的涂層技術指標進行相應改變。就可以從吸收特定電磁波,轉變成吸收某種雷達波了。
這對搞電池和手機起家的胡文海來說,真是一點難度也沒有。
至于機械設計和飛機各子系統配置,這方面601做的那真是熟的不能再熟了,完全不用胡總操心。
所以現在進度最慢的,不是別的,竟然就是他親自負責的電子系統。
航電和網絡這兩塊,可以說是目前研發的老大難方向。歷史上。601要直到1986年和美國人合作搞“和平典范”計劃,這才對電傳飛控有了直觀的認識。
也就是從美國人那里學到了把著名的1553b總線應用到殲八ii戰斗機上,601才算是接觸到了三代機航電的門路。
可是1985年的當下,和平典范計劃還沒有開始,當然601也就說不上對電傳飛控和網絡系統有什么認識。這兩塊的研究任務,也只能放到了胡文海的肩上。
不過好在,胡文海在入股思科這段時間里,憑借大股東的身份獲得了大量的網絡基礎技術資料,也包括了pc104這種工控總線技術。
雖然是工業上應用的數據總線技術,但是暫時用在無人機上。倒也還算是能對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