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次的主要對手是韓國人,日本人在造船業的好日子已經過去了,尤其這次日元升值。更會對日本造船企業形成巨大的沖擊。”
“所以我們的策略,應該是聯合日本人,共同打造‘韓國威脅論’來壓制韓國人在國際造船業的崛起。”
胡文海將手上的策劃書。一式兩份交給自己身邊坐著的人。
足足十二輛豐田加長考斯特排成蔚為壯觀的車隊,飛馳在成田機場通往東京的高速公路上。好在日本高速路建設的質量相當不錯,豐田考斯特也是相當優秀的公務車,坐在車里竟然幾乎感覺不到什么搖晃。看書寫字都不成問題。
首輛考斯特最后的通排座位上,胡文海安靜的等待著身邊的人看完了他手上的策劃書,然后接著說道:“這次我們日本之行,將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東京行動,主要以船舶集中訂貨會為主,爭取拿到一部分國際造船訂單。另一部分則以長崎為主。我已經聯系了三菱重工。他們會安排我們的技術人員,參觀三菱在長崎的造船廠。”
“三菱會這么好說話?”孫廠長一臉驚愕,有些難以置信。
大港造船廠是較早參與國際造船業的企業,早在1980年就承建了中國第一艘出口的萬噸散貨輪,是中國第一艘完全按照勞氏船級社標準建造的出口貨輪。
應該說大港造船廠在國內造船企業當中,還是比較有活力和心氣的,否則孫廠長也不會這么主動求變,主動走出國門。
要知道就算大港造船廠面臨經營問題,也完全是可以把問題推給上級、推給政府的。向上面要業務、要政策。向政府要貸款、甩包袱,反正一個大港船重上萬名職工,根本沒人敢承擔讓它顯然不良經營的責任,肯定會有國家兜底。
作為這樣一家企業的負責人,孫廠長明明可以躺著把問題給拖下去,卻偏偏拉下臉皮來求著胡文海取經,更想到要開拓國際市場,這一點確實讓人敬佩。
而作為一名有開拓精神的企業負責人,孫廠長當然會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造船企業三菱重工有所接觸。
然而可惜的是,三菱重工對大港船重此前遞出的橄欖枝根本不屑一顧。想也知道。大港造船廠在中國國內或許算一號,可放到國際上,誰又知道你是哪個小透明?中國造船業在國際上,根本沒有什么存在感好么。
也正是如此,孫廠長對胡文海如何能勾搭上三菱重工,實在是有些好奇。
“嗯,孫廠長別看日本造船業如今好像天下第一,他們的日子其實也不太好過的。”
胡文海呵呵冷笑:“日本造船廠1973年產量1750萬噸,可到1980年連500萬噸都沒有,整個產業損失了70%以上。你想,這70%的產能淘汰之后,會產生多么大的資本折舊壓力?”
孫廠長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的搖頭道:“1250萬噸以上的閑置產能?天啊!”
剛剛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對國際市場缺乏了解的程度非常嚴重。當然,這不是說他們不想了解世界,而是純粹沒有這個能力,或者是沒有這個渠道。
像這種行業宏觀資料,也不是說你隨便就能拿到的。或者要在政府相關部門有關系,要么就是花錢請商業調查公司,最差也要精通外文并且嚴密關注國外行業期刊。
孫廠長在國內算是業內專家了,可對國際造船業市場仍然是兩眼一抹黑。唯一接觸過的“外商”,還是自己找上門來的香江船業巨頭包氏兄弟。和真正的“外國人”打交道,根本就毫無概念,可以說是連門朝哪開都不知道。
聽聞日本竟然有1250萬噸造船產能閑置,這怎么能讓他不驚訝?單是閑置造船產能,都已經比這個年代國內整個造船業產能多出五倍以上了——國內甚至剛剛具備建造遠洋萬噸散貨輪的水平啊!
“沒錯。”胡文海肯定的點頭,從容道:“這些產能一部分是國際海運市場萎縮減少的,另一部分就是由于韓國造船業崛起搶走了日本訂單。”
“日本造船業占有國際市場份額最高的時候,是1976年達到了國際市場份額的56%。而韓國造船產業的國際份額,去年是17.4%。今年以來,日本造船業訂單更是面臨斷崖式損失,很可能在國際市場上退守40%以下。”
胡文海攤手,呵呵笑道:“由此可見,韓國造船業基本是踩著日本人起來的。而隨著早前廣場協定的簽署,目前市場上日幣已經增值超過了5%。由此帶動了國際上大量的熱錢進入日本。未來、不,應該說目前的日本已經一腳踩進通貨膨脹和金融繁榮的門檻里了。這對日本經濟活力是利好,可對造船這種人力和資本密集型產業卻是嚴重的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