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耳語隨風隱約向著宋云輝飄了過來,他張了張嘴。卻什么話都沒有說出來。
有些人,不需要特意去了解,雙方聞著味道就知道不是一路人,并且天然的互相厭惡。而且對巴立德來說,宋云輝的存在就好像感化院里竟然會有認真學習的好孩子似的,讓人平白多了幾分不自在。
而與此同時,一直在盯著中國方面的韓國人也聚集到了一起,并且臉上的神色顯得頗為振奮。
“計劃進展的怎么樣?還順利么?”
李在勇看起來斗志昂揚,自從現代重工成為韓國造船業的no.1,他已經許久沒有這么斗志激昂的時候了。
在商場上沒有什么勢力會甘心退出屬于自己的舞臺。也沒有哪個成功的企業是會跟著競爭對手指揮棒行動的npc。韓國造船業要崛起,要侵吞日本造船業的市場,要壯大自己并且繼續產業升級。自然要面對日本造船業的反撲。
雖然沒有想到日本人竟然會拉著中國人下場,形成對韓國造船業兩面夾攻的局面。但韓國人并非沒有心理準備,挑戰舊霸主的新興勢力怎么會害怕挑戰?
韓國雖然是小國寡民,但上升期的社會自有一股精神氣,團結、排外,自大又自卑,敏感而善謀,這些都是這個時代韓國人的精神面貌。反應到這些韓國造船業市場先鋒的身上,就是狂傲的想要稱霸整個造船業。又不敢去硬剛日本人的正面。五大船企能夠聯合起來瓜分市場,卻善陰謀而不向陽謀。沒有對自己產業大刀破斧改革升級的決心。
總的來說,就是韓國人當然希望能夠拿下國際造船業的市場。但憑借的卻是日元升值和國際市場的資本變化。沒有正面對抗日本人的勇氣,于是只有遏制中國人進場這一條路可走。遏制中國的戰略也不是產業戰略布局,提高技術水平和勞動效率之類的陽謀對抗,而是偏向于商場陰謀。
雖然可以笑話人家小國寡民不夠大氣,可誰要是就此認為韓國人的陰謀不值一提,那可注定是要吃虧的。
對于李在勇來說,對于整個韓國造船業來說,不敢挑戰日本人,但對付一個根本沒什么名聲的中國造船業還是沒問題的。
中韓造船業的較量韓國必將勝利,對此李在勇深信不疑。
李俊仁有些緊張、有些興奮,這還是他第一次面對株式會社的高級干部,實在是讓人有些不知所措。
“我們一直在監視著中方下榻的潮間酒店,同時統計了最近一周以來中方簽訂的意向書,有極大的可能中方意向書簽約噸位已經超過了他們的產能。在我們的計劃實施一周之后,潮見酒店果然迎來了一支新的中方考察團。通過調查,這支考察團正在與石川島播磨重工接觸,考察團團員的身份多是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的權力人士和下屬各造船廠的負責人。”
“這么看來,中國人應該已經咬鉤了啊!”李在勇揮了揮手,讓李俊仁站到一邊,他轉過頭看向其他四人,不由笑了起來。
樸在京洋洋得意,點頭滿意的說道。
“不錯,這么多的簽約意向書,豈是兩個地區造船廠能夠吃下來的。別說是之前根本沒聽過的的什么大港造船廠和新科重工了,就是三菱的長崎造船廠或者我們三星的巨濟島造船廠,一年八十萬噸也已經是極限了。這段時間中國人從日本人手里拿到的訂單,恐怕早就已經奔著一百萬噸去了。這么大的魚餌,中國人會不咬鉤嗎?”
“各位,從我手上的資料來看,這個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就是之前中國的第六機械工業部。主要負責的是整個中國的船舶重工業領域。1981年部改企之后成立了這個總公司,仍然還是壟斷著整個中國的船舶制造工業。具體來說,所謂的大港造船廠和新科重工。應該都是它的下級子公司。”